APP下载

如何掌握高中语文中的古代官职调动知识

2019-10-23田胜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田胜胜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文化常识考查题作为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在掌握古代官职调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易面临望文生义、模棱两可、顾此失彼等问题;本文试图从古汉字溯源、例句记忆、联想、典籍积累四方面入手,以此对古代官职调动知识的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常识  官职调动  学科核心素养

一、关于古代官职调动知识

古代官职调动知识在语文高考中的地位: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方面越发受到大家的重视。

文言文阅读一向是语文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以来,文化常识题便成为了命题者的“新宠”。古代官职调动知识是文言文教学“基础”上的“基础”。文化常识内容繁多、体系庞杂,考查的范围也在逐年扩大,如2018年全国I卷第11题,考查了《三坟》、《五典》、“阙”、“践祚”、“逊位”等多方面,从古代典籍、建筑、制度等各方面进行考查,考查的维度与广度都有所扩展。

二、古代官职调动知识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学生在掌握古代官职调动知识的时候,时常容易面临三大问题:

1.望文生义

很多官职调动词语的意思只在古代有,到了现代就消亡或是改变了。如“除”在现代的意思大多是“消除、去除”,学生易望文生义,认为这个词是“贬官”之意;“假”在现代的含义常用作“与真相对”,这也与它在官职上的意思大相径庭;还有诸如“乞骸骨”、“下车”、“左转”等词语,若是不仔细辨析,都会出错。

2.容易混淆

很多知识点容易造成混淆。如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虚左以待”,也有“无出其右”。“以左为尊”、“以右为尊”的现象都有,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成语后,对“左迁”与“右迁”的概念会更加混淆。

3.顾此失彼

官职调动词语出现的频率不均衡,诸如“贬”、“谪”、“升”等高频词,可能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掌握好了,像“署”、“窜”、“权”、“判”等出现频率较低的词,则易被遗漏。

三、如何掌握古代官職调动知识

笔者在教学中的感受是,讲授官职调动知识这部分内容,不能操之过急,一股脑地把所有词都塞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种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病是费力过甚,却总是收效甚微。

若是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官职,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达到“文”“言”合一。笔者为此总结的三种相关的学习方法。

1.古汉字溯源法

官职调动用字大多并非这个字的本意,很多含义是经过了引申、改变,这才逐渐有了新意的。如“除”字,《说文解字》中对“除”的描述是:除,殿陛也。从阜,余聲。它的本意是“屋舍门前的台阶”,而之所以它会有“拜受官职”这个动词的义项,也正是因为古代拜受官职,是需要在皇宫的台阶上进行的。这样学生就对这个词有了全面的理解。

2.例句记忆法

初高中学生在课内外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古文,这些文章中包含大量有关古代官职调动的词语,如李密的《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除臣洗马”、“过蒙拔擢”;《孟子·告子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拜为上卿”等,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例句钻研吃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在脑海中维持比较深刻的印象。

3.联想法

初高中语文课本有关官职调动的例句毕竟有限,很多时候,作为官职调动的用字是以其他的用法呈现的,比如“假”这个字表示“临时的、代理的”,课本中没学过,但学生们学过《劝学》,知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假”是“凭借”的意思,“久假不归”的“假”借用的意思。“假”车马的人,并非是自己跑得快;“假”东西的,并非是自己的东西;由此联想,“假”官职的人,这个官职也自然就不是长久的,而是“临时”的;至于“左迁”与“右迁”的区分,学生可以联想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是升官,李白何必为好友而抒发感愤,寄托慰藉呢?这样的联想,比死记硬背要高效得多。

4.典籍积累法

古代官职任免术语众多,需要平日的积累。学生可通过阅读古籍,来对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红楼梦》第四回中写“贾雨村授了应天府”,这个“授”指的便是“授官、认命”;像《儒林外史》等著作,更是丰富的文化常识宝库,除了官职的升降外,学生还能形象地从中学到古代的科举知识,以及官职的名称。

【参考文献】

[1] 钱伟康. 古代官职升降和调动的称谓[J]. 语文学习,1990(05):41-42.

[2] 黄三荣.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 (02).

[3] 王力. 古代汉语[M]. 中华书局,1999.

[4] 鲁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注释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8.

[5] 冯贵生.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鞍山师范学院,2018.

[6] 高娟.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8.

[7] 周素颖. 言文并重,言文合一[J]. 语文教学通讯,2013(Z2).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