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10-21朱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本院带教急诊科

朱敏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护生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对比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进行教学后,护生出科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带教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上具有积极意义响。

【关键词】

个性化带教、急诊科、护理教学、满意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护理工作不断受到重视,急诊科护理工作者除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操作及紧急事件应对能力。而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护生实现从学生向护士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让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一直是急诊科带教的难点与重点[1]。为了进一步提高本院的护理教育水平,特对急诊科临床带教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逐步形成了规范的、个性化的临床带教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所有护生均为女性。观察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32±1.22)岁,本科学历学生28名,大专学历学生22名;对照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21.89±1.26)岁,本科学历学生32名,大专学歷学生18名.两组护生学习的内容都相同,均在本科室学习1个月,且两组护生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护生采用传统一带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全程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带教前阶段,该阶段主要让护生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阶段为入科学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根据本院护理带教标准及相关带教质量管理规定对护生开展入科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科室规章制度、科室环境、职业安全防护、日常护理常见问题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然后,围绕急诊科常见病(诸如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伤、过敏性休克、昏迷、急性胸痛、消化道出血等)开展急救护理、临床评判性思维及查房技巧培训(培训主要以老师示范为主,护生在旁边看),此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并积极解答护生疑问;第三阶段为带教后思考阶段。经过几周的学习,带教老师针对所学习的内容布置思考问题,然后带领护生进入病房,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指导学生掌握要领。实习结束后,统一对护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观察组:该组护生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具体如下:1)建立实习带教小组,同时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组及督导考核组,不断完善当前的教学管理结构,以更好地将教学任务完成。2)带教前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护生入院后第1d,统一召开护生大会,大会上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介绍本院护理先进事迹及良好独特的护理文化,使护生受到鼓舞,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观。3)带教前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评测,综合评估护生水平,然后根据每位护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带教[2]。4)建立师生互评反馈机制,并定期对护生进行考核。统一发放《护生实习手册》,护生可在手册上如实记录实习感受及对带教老师的看法,指出带教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另外要定期召开座谈会,鼓励带教老师及护生说出教学或实习心得,并定期对护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生理论成绩、基础操作成绩、专科操作成绩等方面的评测分数,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成绩越好。另外,对比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进行教学后,护生出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一个科室,接待的大都是病情危重、危急的患者,这些急危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及时给予科学的救治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本院在不断强化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个性化带教模式。该模式强调要以护生为中心,将以“教”为重点逐步向以“学”为重点转移,然后根据护生实际情况及需求开展针对性护理教学。此次研究对观察组护生开展带教前,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结构及管理制度,接着明确了各级带教人员职责、加强教师培训,然后根据护生实际情况制订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满足了不同学历、不同水平层次护生的学习需求。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进行教学后,护生出科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个性化带教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上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京京.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8):10-13.

[2] 陈烨.多模式联合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88-89.

[3] 陈烨.多模式联合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88-89.

猜你喜欢

本院带教急诊科
中医催乳教学在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
神圣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