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112例分析

2019-10-21杨自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生存质量满意度

杨自红

【摘 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本院精神科收诊的112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精神科专科护理)及观察组(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境式交往训练),56例/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AMAD评分、YMRS评分在治疗后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用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有效缓解患者抑郁、躁狂等临床表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境式交往训练;生存质量;满意度

Analysis of 112 cases of situational interac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Yang Zihong

Linyi Mental Health Center, Linyi, Shandong 276005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ntextual interac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remission during bipolar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ith remission of bipolar disorder were enrolled in th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psychiatric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tuational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specialist nursing), 56 cases/group.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re.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ata of the satisfaction and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HAMAD score and YMR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 which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ituational interaction training is used to intervene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during remiss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uch as depression and mania, improv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Remission period of bipolar disorder; Contextual interaction training;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现今研究尚未发现主要的致病因素;患者主要的表现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部分患者可出现间歇交替反复发作。双相感情障碍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增加患者家庭的生活负担[1-2]。临床中常采用药物治疗,但药物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损伤患者的神经。因此,现今临床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科学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笔者调研与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研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精神科收诊的112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6例/组。其中對照组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7.69±5.47)岁,病程2个月~3年;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8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6.69±6.47)岁,病程2个月~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2)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3)病情处于缓解期,有基本自制力的患者;4)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5)排除脑器质性神经障碍、智力障碍的患者[3-4]。

1.2 方法

常规专科护理(全部患者):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加强与家属间的联系,鼓励家属参与患者治疗。2)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简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护理干预的要点,熟练掌握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测肝功、肾功的必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识别患者症状复发先兆,及时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复发。3)环境安全:为患者保管好危险物品,保障环境安全,加强病房巡视,预防患者伤人、自杀、自伤行为[5]。

情境式交往训练(观察组):1)研究小组确定:全部医护人员均具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共两名主治医师,1名心理治疗师,3名主管及以上护师组成。主治医师及心理治疗师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断、评估及交往训练制定;护理人员协助心理治疗师完成情境式交往训练。2)情境式交往训练的制定及实施: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特点,说明社会功能、生活事件在疾病发作期中的作用,指导患者观摩沟通技巧小视频,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促使患者了解社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此后逐步增加患者生活实例训练。此后,鼓励患者参与家属、医护人员在见面时的相互问好、离别问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指导患者正视离别,避免负面情绪出现。鼓励家属患者参与,引导患者倾听,并将自我感受表述出。有异议部分由治疗师给予指导,若理解无误医护人员需适当鼓励患者,引导患者积极扮演家庭角色,避免攻击性语言,使患者及家属彼此熟悉、适应。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行为、手势、体态、面部表情的训练,指导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学会应对各种社会角色。同时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评分,了解患者改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制定以后训练,以达到最佳训练方案。训练时间为2个月。

1.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统计及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其抑郁、躁狂、生活质量等评分状况。采用HAMD量表进行抑郁状态评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采用YMRS评价躁狂程度,得分越高躁狂程度越重。

1.4 统计方法

研究采用数字统计软件是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状况

在情境式交往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HAMAD及YMRS评分状况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HAMAD评分、YMRS评分在治疗后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下表。

2.3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状况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情境式交往训练是采用多媒体技术、视频播放、理论讲解、情景表演、角色表演、内心渡边等形式,逐步将生活中沟通场景表现出来,从而指导患者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5]。沟通训练可提高患者倾听、学习、表达等能力,提高患者对应激性人际关系的能力,减少患者异常情感发作的诱因,促进患者预后。

常规专科护理仅针对患者临床表现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改变及社会功能无显著效果。情境式交往训练是根据患者的自身机体状态、心理表现及社会功能的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步增加患者沟通、交流、肢体行为、体态等表达能力,从而指导患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可正确表达自我行为,在成功的交流中取得信心,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减少接触病发诱因,减少抑郁或躁狂的发展,促进患者预后。同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者发生自杀、自伤、伤人的状况;同时角色扮演也可促使患者在多角度审视、观察自己,继发患者自我改变的愿望,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次研究表明,在情境式交往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AMAD评分、YMRS评分在治疗后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情境式交往训练通过应激事件的训练,在多方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社会生存能力的支持等,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接触发生疾病的诱因,从而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有效缓解患者抑郁、躁狂等临床表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侯明月,张影.情绪智力团体健康教育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5):427-430.

[2] 陆沈艳,覃金荣,罗隽,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20):157-158.

[3] 黃仕善,陶建青.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09):68-71.

[4] 覃金荣,罗隽,陆沈艳,等.情感宣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20):110-111,114.

[5] 钟国坚,杨润莲,容兆珍,等.叙事疗法技术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132-134.

猜你喜欢

生存质量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中医药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自拟柴芍益胃汤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