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层螺旋CT在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21高修彩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影像学病灶螺旋

高修彩

【摘 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16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及良恶性结节的CT值及各序列强化值结果。结果:CT检查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5.16%,与病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增强扫描不同时间的强化值检测结果在良恶性结节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恶性结节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良性结节病灶直径多在1cm以内,影像学特征为病灶边界清晰光滑,内部有点状钙化点,无分叶征。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在肺结节中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相当,且可有效鉴别其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16层螺旋CT;肺结节;病理结果;良恶性;影像学特征

肺结节是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型疾病,主要因遗传、免疫系统及化学物质等因素所致,好发于20~30岁青年人群,若未进行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肝、脾、肺、淋巴结等多个组织器官,最终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肺结节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有良恶性之分,定性诊断难度较大,普通的胸片误诊及漏诊率高[2]。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肺结节的金标准,但因其具有创伤性及盲目性而不易被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不仅可清晰的显示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还可对细小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效果较好[3]。本研究以本院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痰中带血等症,经肺部穿刺活手术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肺内感染、淋巴结肿大、肺部明确的良恶性病变、转移的恶性肿瘤、检查禁忌症、精神病史及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3~46岁,平均(38.56±3.47)岁;病理检查得出:良性45例,包括错构瘤15例,结核瘤30例;恶性17例,包括腺癌12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1例;病例来源:健康体检20例,因呼吸道症状行CT检查者42例。

1.2 方法

选择16排螺旋CT机(购自德国西门子公司),指导患者保持仰卧状态,以肺尖至肋膈角为扫描范围,扫描时嘱患者闭气,先行胸部常规平扫,电流150mA,电压120kv,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cm,螺距1.5~1.8,矩阵512×512。详细观察肺结节的大小、周围征象、边缘、密度、钙化、内部回声等。之后行增强扫描,于患者肘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总剂量为80~100mL,注射速度3mL/s,增强扫描时间设置为增强后30s、60s,扫描参数与平掃相同,将采集的所有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详细记录平扫及增强扫描后不同结节的CT值及各序列强化值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共同给出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s)与率(%)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CT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

CT检查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5.16%,与病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良恶性结节的CT值及各序列强化值结果比较

CT增强扫描不同时间的强化值检测结果在良恶性结节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影像学特征

良性结节病灶直径多在1cm以内,影像学特征为病灶边界清晰光滑,内部有点状钙化点,无分叶征,恶性结节病灶直径多在3cm以上,影像学特征为病灶边界模糊,有血管聚集、器官阻断、胸膜牵拉征象。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有研究表明,肺癌是由肺结节发展而来,因此早期明确肺结节并鉴别其良恶性对预防及减少肺癌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4]。有研究表明,CT检查可清晰、直观的显示不同类型肺结节的大小、位置及密度等,可作为肺结节诊断的金标准[5]。在肺结节CT扫描中可根据不同的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增强扫描可通过增大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之间密度差距、肿瘤与临近血管的关系、结节内部血供情况等来对病灶部位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6]。本研究结果表明,CT检查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5.16%,与病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增强扫描不同时间的强化值检测结果在良恶性结节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恶性结节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检查在肺结节中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相当,且可有效鉴别其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开武,姜刚录,吴江兴,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0):76-79.

[2] 李权灵.16排螺旋CT扫描并MPR在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08(04):339-342.

[3] 姜金廷,冯泽川.64层螺旋CT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3):98-99.

[4] 刘和林.16层螺旋CT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3446-3447.

[5] 汪伟伟,谈瑞生,石艳茹.MS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03):315-317.

[6] 叶友兵.多层螺旋CT在肺内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19):133-134.

猜你喜欢

影像学病灶螺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呜嗷,怪兽登陆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