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9-10-21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急诊科学历教学管理

【摘 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10例护生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对比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知识掌握、护理操作、自我学习等方面的评分及带教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

PDCA循环、急诊科、护理教学、效果分析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同是也是护生进行临床学习,实现护生向护士转变的关键环节。通过急诊科的实习不仅可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可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这对护生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学生能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临床实践,与护理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关联。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临床带教质量,而带教质量的高低又对日后临床护理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强化急诊科教学管理尤为重要。PDCA循环是一种集管理、计划、执行为一体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本院将该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110名护生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带教管理方式的不同将护生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所有护生均为女性。观察组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0.42±1.52)岁,本科学历学生8例,大专学历学生35名,中专学历学生12名;对照组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20.82±1.46)岁,本科学历学生7例,大专学历学生34名,中专学历学生14名.两组护生学习的内容都相同,均在本科室学习2个月,且两组护生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全程学习以口授为主,以带教老师为中心进行理论及示范教学;观察组:该组护生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具体如下:

1)收集资料,全面了解护生实际情况。实习护生来急诊科报到时,应将护生的姓名、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及学习目标等详细记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的护生基本信息库。这样既有利于资料保管,又方便带教老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2]。2)检查。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一次业务查房,以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该工作主要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全程学习完成后,由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管理组成员定期与护生沟通,了解护生对带教方面的意见,并及时进行计划调整。3)考核。护生学习结束前一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护理业务查房和专科操作考核,专科操作考核主要包括除颤、止血包扎、心肺复功、呼吸机安装等内容。4)总结处理。对护生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然后开展教学效果座谈会,总结不足、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不断革新质量管理体系,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生的临床实习成绩,采用100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成绩越好,重点从急诊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操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3个方面进行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护生出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收治的大都是急、危、重症患者,该类患者不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而且病情变化快、潜在的风险大。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及医疗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期望,对急诊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急诊科教学管理者来说,如何让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护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是当前急诊科护理教学需突破的一大难题。

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为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本院PDCA循环法引入到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按照PDCA循环法的管理步骤,在计划阶估先收集资料全面了解护生实际情况,接着分析以往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不足,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然后,成立实习带教小组、明确小组责职并强化岗;实施阶段将教学计划分为熟悉、掌握和提高三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效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检查、考核阶段则定期对每个阶段的带教工作展开实时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确保护理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模式进行教学后,护生出科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DCA循環法可促使教与学更和谐,改变了传统带教中教学内容不明晰、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进而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PDCA循环带教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强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符志华.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92-93.

[2] 周丽英.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23(01):29-31.

[3] 韦小珍.PDCA循环在急诊进修护士教学培训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旬刊,2013,(08).

猜你喜欢

急诊科学历教学管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