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卫生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

2019-10-21裴书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尿液标本

裴书英

【摘 要】目的:阐述基层卫生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观察控制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观察组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标本质量控制中。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标本采集知识(92.66±1.69)分、保存知识(95.82±4.00)分、送检知识(92.88±3.47)分、标本污染占2.33%、信息不全占2.33%,容量不足及送检超时问题均未见发生。对照组医护人员标本采集知识(80.45±3.48)分、保存知识(80.62±3.41)分、送检知识(82.05±1.70)分、标本污染占9.30%、容量不足占6.89%、信息不全占11.63%、送检超时占9.3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关键词】

基层卫生院;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PDCA循环模式

临床尿液检验为基层卫生院据以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检验前,如样本存在“容量不足”、“污染”、“信息不全”等问题,极易导致样本合格率下降,造成资源浪费,延误疾病治疗。有研究指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基层卫生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作者于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尿液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观察了控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尿液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性别:男性/女性=20/23,年龄(67.90±30.15)岁。对照组性别:男性/女性=19/24,年龄(68.90±29.47)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嘱患者自行取尿中段样本及时送检。

观察组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标本质量控制中,旨在提高标本合格率,方法如下:1)P(计划):应从样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容量、污染、信息、送检等方面出发,对标本质量进行控制。2)D(实施):患者的饮食易影响标本检验质量,致使部分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为提高标本质量,应于标本采集前,询问患者有无特殊饮食,并考虑延期予以检验。因患者专业知识匮乏,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常存在采集尿前段的习惯。为提高标本合格率,应嘱患者采集尿中段检验。女性采集标本前,应保持会阴部位清洁,避免标本污染。此外,应保证标本量充足,以免导致标本不合格。标本采集完成后,医护人员需立即填写患者的信息,明确采集时间,在此基础上,于2h内送检,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提高疾病检出率。3)C(检查):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执行的过程中,护士长应每月1次对标本质量进行检验,以及时发现问题。4)A(调整):一旦发现标本采集、送检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护士长需立即提出,并带领组员完善质量控制计划,进一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医护人员的各项知识得分,包括标本采集知识、保存知识、送检知识3项指标,每项指标各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知识掌握情况越好。2)观察两组标本的不合格率,包括污染、容量不足、信息不全、送检超时4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知识得分

观察组医护人员标本采集知识(92.66±1.69)分、保存知识(95.82±4.00)分、送检知识(92.88±3.47)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标本的不合格率

观察组标本污染占2.33%、信息不全占2.33%,容量不足及送检超时问题均未见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尿液常规检验过程中,标本不合格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采用常规方法检验,医护人员对检验前质量控制问题缺乏重视[1]。因患者专业知识匮乏,医护人员质量控制能力低,尿液标本保存不当、污染等风险的发生率较高,疾病检出率有待提升[2]。PDCA循环模式为新型质量控制模式的一种,要求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问题、调整计划的方式,实现对工作质量的持续性控制[3]。将其应用到尿

液检验前的标本质量控制中,可有效解决常规检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PDCA循环法实施期间,指导患者于采集前保持外阴清洁、保证饮食合理、采集足够的尿中段标本,可有效提高标本质量[4]。待标本采集完成后,由医护人员及时、详细地填写信息,并以最短的时间送检,能够避免不同患者的标本混淆,避免样本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确保疾病能够被早期检出[5]。本研究发现,以PDCA循环法为基础,对尿液标本质量进行控制后,本组医护人员标本采集知识(92.66±1.69)分、保存知识(95.82±4.00)分、送检知识(92.88±3.47)分。与采用常规方法检验相比,医护人员质量控制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对标本合格情况的观察发现,本组标本污染占2.33%、信息不全占2.33%,容量不足及送检超时问题均未见发生。与采用常规方法检验相比,标本不合格率更低,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标本采集、保存及送检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标本质量,降低不合格率,确保疾病能够及时检出。

参考文献

[1] 王菜籽.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3):160-161.

[2] 王富德.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及检验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12-213.

[3] 李福梅.探讨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常规检验影响的相关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111-112.

[4] 冯实,卢淑兰,施玉梅.研究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3):122,124.

[5] 姚蕾.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及实施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8):105-106.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尿液标本
尿液检查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蝴蝶标本飞了
跟踪导练(三)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
如何为孩子收集尿液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