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要素与策略

2019-10-21李想李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标本样本检验

李想 李萍

【摘 要】目的:探讨对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整体质量控制水平构成影响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因分析前因素促使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化学检验样本50份,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正常化学检验样本50份,设为对照组,分析对质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并制定相关应对策略。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未按规定准备、采样不规范、样本延时送检、样本质量不合格影响质量控制因素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份异常标本中,以K+异常高为表现13份,占26.0%;以Cl-、Na+、K+异常低为表现19份,占38.0%;以Cl-、Na+异常高为表现5份,占10.0%;以二氧化碳异常高为表现5例,占10.0%;二氧化碳异常低为表现1例,占2.0%;以Glu异常高和异常低为表现均为6例,占12.0%。结论:对化学检验分析前制裁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多样,需个体化制定疏导方案。

【关键词】

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策略

临床医学检验为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医疗活动实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公众医疗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加之维权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检验为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质量控制需于各环节贯穿,才可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及准确性[1-2]。本次研究抽取相关资料,针对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探讨,旨在提高管控力度,保障整体检验质量,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因分析前因素促使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化学检验样本50份,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正常化学检验样本50份,设为对照组。异常标本纳入条件:经反复测试将实验误差排除,结果显示有过低或过高的情况;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之间不相符;重新依据规定对样本采集,结果同首次结果存在差异;同相关部门沟通,有不规范行为。

1.2 方法

采用Microsoft VFP 6.0软件实施数据库重建,分析样本数据,并对结果予以统计,就影响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展开探讨,对比对照组,就处理对策予以制定。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展开评估,组间计数资料影响因素占比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因素对比

观察组患者存在未按规定准备、采样不规范、样本延时送检、样本质量不合格影响质量控制因素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异常标本特征

观察组50份异常标本中,以K+异常高为表现13份,占26.0%;以Cl-、Na+、K+异常低为表现19份,占38.0%;以Cl-、Na+异常高为表现5份,占10.0%;以二氧化碳异常高为表现5例,占10.0%;二氧化碳异常低为表现1例,占2.0%;以Glu异常高和异常低为表现均为6例,占12.0%。

3 讨论

临床在行化学检验时,需对检验质量予以控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现阶段,化学检验分析中、后阶段质量控制成效已十分突出,但就化學检验分析前阶段而言,因影响因素复杂,故仍有较高的检验结果异常的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特征,制定相应对策,对保障检验质量意义显著。

常见对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1)样本因素:患者作为样本的来源,在对样本采集前后,各种变化均会影响到检验结果。通常情况下,生理因素为重要引发检验值波动的原因,如用餐后,无机磷水平会出现增高现象,晨起空腹时,血清铁水平会升高等。另外,饮食也可直接影响到血检验结果,如患者饮酒后,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明显升高样变化。同时,用药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3-4]。2)输液影响:在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时,若患者正开展输液治疗,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所输注液体的影响,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若在对样本采集时,患者有脂肪乳输注的治疗史,则结果中血脂水平会出现明显增高现象。多项研究表明,输液后1~2h,完成采血操作,时机最为合适。3)样本送检及检验处理:在采集样本后,送检时间对检验结果可造成直接影响,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性,即在对血液采集后,需在短时间内尽快送检,以为获取准确检验结果打下良好基础,一旦放置时间过长,可促使血液中所含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清钾离子明显增高,使检验结果出现与病情不符的情况。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存在未按规定准备、采样不规范、样本延时送检、样本质量不合格影响质量控制因素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结果对上述因素造成的异常标本特征也有所表现,具体为,观察组50份异常标本中,以K+异常高为表现13份,占26.0%;以Cl-、Na+、K+异常低为表现19份,占38.0%;以Cl-、Na+异常高为表现5份,占10.0%;以二氧化碳异常高为表现5例,占10.0%;二氧化碳异常低为表现1例,占2.0%;以Glu异常高和异常低为表现均为6例,占12.0%。采集标本多通过与葡萄糖输注同侧血管途径进行,在血管邻近区域,对葡萄糖浓度进行检测,居较高水平,而此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呈较低水平,此也是促使检验时血糖水平出现异常增高的原因,且同时为造成Cl-、Na+、K+降低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临床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应用能量合剂,其维生素C含量丰富,可促使血糖浓度显著下降,因维生素C具较高还原性,可明显影响到氧化酶法对血糖的测定结果,进而使血糖水平显著降低,造成异常事件发生。另外,能量合剂中kcl浓度也居较高水平,其含量高,可增高样本中Cl-和K+量,为重要引发结果异常的原因。同时,引发Na+异常与血液标本未及时送检相关,加之若送检血液标本为输液时末端积滞的回抽血,故可造成二氧化碳显著增高,同血液中分布的HCO3-增高存在紧密关联。

为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采取如下策略:首先,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予以构建,以为样本质量提供保障,提高增强合格率。其次,加强环节控制,将检验分析各环节均在管理体系中融入,并健全监管机制,重视样本合格率,将其作为考试相关部门工作开展成效的重要指标,可推进质量控制的改进;再次,为保证检验质量,需与临床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交流,以保障数据的及时和准确,除此之外,还需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以全面掌握相关检验技巧,保障检验效果。

综上所述,对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多样,需个体化制定疏导方案,以确保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彩燕.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16,22(30):94.

[2] 车欣.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56.

[3] 刘艳.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2):19-20.

[4] 赵嫱.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10):18-19.

猜你喜欢

标本样本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蝴蝶标本飞了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