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10-21谢建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外周血血常规白细胞

谢建培

【摘 要】目的:评价临床在儿科疾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儿科疾病患儿为研究组,均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而对照组(n=60)则为同一时段到本院儿科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小儿。评价及对比两组的CRP、外周血白细胞;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1周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检测水平。结果:研究组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治疗后1周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检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临床在儿科疾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后续临床针对儿科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关键词】

儿科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

由于小儿机体内各项生理功能均处于发育生长阶段,免疫功能较成年人低,因此在受到病毒、细菌入侵机体后,抵抗力弱,从而促使儿科疾病的产生,对小儿正常发育以及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1]。因此,加强检测、识别与干预就显得颇为重要。在目前临床中主要血常规检查作为常规参考,但由于该检查方式容易受到药物、温度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会增加检查结果出现误差的风险[2]。有研究指出,机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炎性反应呈正相关性,可作为检验儿科疾病的敏感指标之一。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评价临床儿科疾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现实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儿科疾病患儿为研究组,均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13±1.25)岁;而对照组(n=60)则为同一时段到本院儿科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小儿,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年龄(5.01±1.33)岁。将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研究。

1.2 检验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即两组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采集末梢全血200μL,并置入一次性末梢全血采集管中,轻微震荡混匀,使用迈瑞BC5390CRP及其配套试剂同时测定血常规和CRP。研究组患儿在治疗后3d、治疗后1周仍采集末梢全血200μL,并置入一次性末梢全血采集管,使用迈瑞BC5390CRP及其配套试剂同时测定血常规和CRP。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1周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研究组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研究组在治疗后3d、治疗后1周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儿科疾病发生率逐步增多,且具有多发性及复杂性,临床表现明显,会增加患儿本身的身心负担、家庭负担以及社会负担[3]。因此,为了提高对症治疗的效果,有必要選择一种理想的检验方式。由于小儿属于一种特殊群体,在检查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到安全性问题,避免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标记物,可起到免疫调节以及抗感染作用,该指标水平可正确反映出儿科疾病的严重程度,且还能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评估[4]。健康小儿体内血清中超敏CRP水平相对较低,通常新生儿的超敏CRP水平不超过2mg/L。若水平升高,则可考虑为细菌感染。小儿的超敏CRP水平正常范围为<10mg/L,一旦检测水平增高则提示患儿可能为局灶性或者是浅表性感染[5]。若患儿的炎性反应不明显,则应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通过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仪,能够确保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因此被称作为超敏C反应蛋白。多项临床实践调查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存在紧密相关性,同时联合血常规检验还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总之,两种方式联合检验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能够检测出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从而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即这两项检测指标水平越高,则疾病严重程度越高;治疗后3d、治疗后1周的CRP、外周血白细胞检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提示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知晓通过治疗后,疾病是否有好转以及好转程度。

综上所述,临床在儿科疾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后续临床针对儿科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穆孜智.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40-141.

[2] 陈秋霞.儿科感染患者超敏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9):74-76.

[3] 迟艳新.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J].系统医学,2017,02(10):1-3.

[4] 高艳红.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0):255-256.

[5] 林如妹.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77-79.

猜你喜欢

外周血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