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21孙俐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室性利多卡因盐酸

孙俐俐

【摘 要】目的:观察并研究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和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干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本研究盐酸胺碘酮组为90.00%(27/30),利多卡因组为70.00%(21/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为10.00%(3/30),利多卡因组为23.33%(7/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盐酸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病症,这种病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时,关键是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尽量缩小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这样能够有效抢救患者,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2]。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为盐酸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本文作者基于此分析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选择60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患者平均为30例。胺碘酮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72.5±7.4)岁;利多卡因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71.8±6.8)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心电监护,对患者的心律和心律变化状况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血压以及呼吸,为患者做好吸氧等相关工作,必要时为患者进行抗凝调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盐酸利多卡因组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为患者首先选择50mg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静脉推注,如患者病情控制并不理想,需要为患者增加给药剂量,最大需控制在150mg之内,之后再为患者进行盐酸利多卡因的静脉滴注,维持静脉滴注速度大约为1~3mg/min,当患者心率稳定以后,可为患者停药;盐酸胺碘酮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首先选择盐酸胺碘酮150mg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内,如果效果不理想,重复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2次,之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速度为1mg/min,当患者心律稳定之后,仍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4h方可停药。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则说明患者临床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则说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经过治疗以后,如果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没有明显的改变,甚至存在有恶化状况,表示患者临床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研究对象治疗以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选择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注:本研究选择的统计学软件为IBM SPSS 25.0。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盐酸胺碘酮组为90.00%(27/30),利多卡因组为70.00%(21/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为10.00%(3/30),利多卡因组为23.33%(7/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心肌梗死也被称之为心肌梗塞,这种病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存在血流中断,它会导致部分心肌因为严重而持久性的缺血出现局部坏死[3]。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患者存在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并且存在一定的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的情况,它会导致心电图出现进行性改变。

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的时候,结合患者的心电图状况就容易得到临床确诊,但是如果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诊治产生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病急骤,而且病情表现严重,具有较差的预后效果,导致患者的临床病死率相对较高[4-5]。急性心肌梗死因为多种因素而导致患者发病。特别是患者过度劳累、情绪较差,存在暴饮暴食等状况等会使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它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作者分析对这种病情在治疗时选择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结果证实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上对于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常用药物,胺碘酮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提高心肌细胞当中的血液浓度,以此来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延长动作电位的发生时间。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美春,侯庆进,张国.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5,09(01):112-116.

[2] 蔡清亮.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01):112.

[3] 钟声宇,张宏宇.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02):113-116.

[4] 畢立雄.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2):1706-1707.

[5] 黄宇理,李妙男,陈耀,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06):721-723.

猜你喜欢

室性利多卡因盐酸
盐酸泄漏
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利多卡因还有这个副作用千万注意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