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9-10-21高海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胆总管微创

高海立

【摘 要】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对两组手术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Ⅰ组患者明显比Ⅱ组患者更少,两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时,为患者选择LC+LCBDE手术方式和ERCP/EST+LC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方面进行比较,LC+LCBDE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优势,可作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

微创手术方案;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不同的微创手术方案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膽总管结石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5例。本文Ⅰ组当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50.4±13.4)岁;Ⅱ组当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51.8±13.2)岁。两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经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检验以后可以得出,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文的Ⅰ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采用LC+LCBDE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时进行全身麻醉,选择仰卧位,常规为患者进行四孔法切除胆囊,采用细针穿刺,证实胆总管以后为患者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长度大约为0.5~1.0cm,根据患者胆总管直径和炎症状况为患者采用不同直径的纤维胆道镜(12~16F)对患者进行干预。经过主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道镜,对患者结石大小进行观察,了解结石的位置和硬度状况,统计结石的数量。必要的时候手术当中须根据结石部位和结石大小适当的延长胆总管的切口。如果结石较大,嵌顿在胆总管下段和乳头部位,则需要先采用液电碎石,之后采用网蓝取出。通过纤维胆道镜进行肝内和外胆管的检查,根据取石和胆管炎症、解剖等状况,决定为患者是否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或为患者进行T管引流。

本文Ⅱ组患者选择采用ERCP/EST+LC进行治疗。患者在表面麻醉之下进行ERCP,将十二指肠镜插入,为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对于胆管解剖结构进行明确,确定胆总管而结构大小、硬度和数量,对于胆总管结石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在导丝引导之下为患者进行EST,插入碎石,为患者选择取石篮或者球囊取石,还需根据造影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残余结石,再决定是否对患者留置鼻胆管引流。手术以后,在患者病情稳定2~5d,为患者在进行LC手术。

本文的Ⅰ组患者在手术以后2~3d拔除腹腔引流管,对于T管引流术的患者,手术以后10d为患者进行T管造影,需进行取石治疗的患者,手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胆道镜检查,在结石清除干净,炎症消退以后可为患者拔除T管。对于本文的Ⅱ组患者ERCP后常规对于血尿淀粉酶进行检验,分析患者术后的相关症状和淀粉酶,必要时可为患者选择蛋白酶抑制剂或生长抑素进行干预,LC手术方法的实施两组患者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于本文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依次取石成功率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相关计量资料在检验的时候选择采用t值进行,本文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检验选择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注: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 25.0。

2 结果

对本文两组患者的治疗一次取石成功率进行评价,本文的Ⅰ组为95.56%(43/45),Ⅱ组为97.78%(44/45),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价本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Ⅰ组为6.67%(3/45),Ⅱ组为6.67%(3/45),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Ⅰ组患者明显比Ⅱ组患者更少,两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肠道外科病症,有研究认为大约有18%的患者会合并胆总管结石,因此这种病情在临床表现比较严重[1-3]。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传统一般选择开腹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胆囊切除,并为患者进行T管引流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加以干预,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较大的创伤,而且并发症比较多,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对患者的身体和经济压力产生较大的负担[4-5]。最近这些年,因为临床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相关手术开始取得一定成效。微创治疗方案在临床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面在不断的推广,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Ⅰ组和Ⅱ组患者在对患者治疗时,临床治疗效果之间没有差异性,但是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角度进行比较,Ⅰ组的患者相对于Ⅱ组来说存在着较大的优势。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时,为患者选择LC+LCBDE手术方式和ERCP/EST+LC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方面进行比较,LC+LCBDE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优势,可作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庞卫东.LC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07):17-18.

[2] 艾小江,帅建,邱红.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04):18-19.

[3] 林萍.ERCP/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07):36-39.

[4] 李新峰,王灿东,郝萍.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128-129.

[5] 汤厚阔,全竹富.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6, 24(04):273-275.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胆总管微创
2018~2021年广西南宁市6839例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对比研究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