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9-10-21李姗郭颖孙薇张艳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组间盐酸血小板

李姗 郭颖 孙薇 张艳秋

【摘 要】目的:探究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48)予以常规疗法,研究组(n=48)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95.83%>81.2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6.25%<20.83%),研究组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参照组(16.67%>4.17%),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心脏不良事件,个别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轻度出血,对此要加以注意。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冠心病;心脏不良事件;出血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脉腔狭窄或阻塞所引发的心脏缺血缺氧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并呈年轻化趋势。患者在冠心病急性期,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会形成闭塞性血栓,继发心脏不良事件,甚至会危及生命[1];临床中常为该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普通肝素等进行溶栓治疗,来缓解病症。为探寻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我科对部分冠心病患者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现将其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均处于急性期,来院后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等检查,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发病时间都未超过24h,且无凝血功能异常表现;其中男性55例,女性41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59.6±6.1)岁;其中有12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8)与研究组(n=48);对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得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本组患者予以常规疗法,采用硝酸甘油緩解心绞痛,舌下含服,剂量为0.25~0.5mg;口服阿司匹林,首次剂量为300mg/d,之后降至100mg/d,共用药30d;口服氯吡格雷,首次剂量为300mg/d,之后降至75mg/d,共用药30d;同时为患者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剂量为1mg/kg,12h给药1次,共30d。

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班治疗,硝酸甘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同参照组,并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剂量为0.4~0.8mg/kg,在0.5h内滴注完毕;之后为患者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剂量为1mg/kg,每隔12h 1次。连续用药30d后进行效果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2]

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胸口疼痛、窒息感,血管血流正常,心动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偶有胸口疼痛、胸闷感,心动图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需转为介入治疗,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例数)/总例数×100%。

1.4 评价指标

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并对比二组患者在30d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新发心肌梗死、心绞痛、死亡等。2)出血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分别行t与χ2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 二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30d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轻度出血率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疾病发作主要是因血栓堵塞、血小板活化聚集以及冠脉粥样硬化侵袭或破裂所致,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的冠内皮细胞极易受损,随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GP/IIIa与纤维蛋白原会相互结合,进而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为患者采用硝酸甘油治疗,可有效缓解其心绞痛症状;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可起到一定的抗血栓之效;其中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体内血小板环氧酶产生,来干扰血栓素A2的合成及释放,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氯吡格雷能可对ADP刺激血小板激活这一过程产生干扰、阻断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除此之外,血小板还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活化,因此仅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不能获得全面的抗血栓之效。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与血小板聚集过程密切相关,在冠心病急性期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对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过程进行有效阻断,进而抑制血小板交联与聚集,这对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促进血管血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发挥显著的缓解胸痛、预防心脏缺血之效。

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与牛麦玲[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证实了盐酸替罗非班在缓解冠心病症状、预防心脏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研究组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参照组(16.67%>4.17%),组间比较P<0.05;说明该药物可能引发轻度出血,因此在治疗期间应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综上所述,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 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专家共识组.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05):434-439.

[2] 吴佳逢,孟娟,吴强等.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01):107-109.

[3] 牛麦玲.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5):74-75.

猜你喜欢

组间盐酸血小板
盐酸泄漏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