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新授课导入的技法

2019-10-21高慧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新授课初中生物

高慧

摘 要:精彩的导入可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巧用“魔术”激发探究兴趣,运用“游戏”唤起学习热情,通过“故事”引入学习情境,利用实验增加直观趣味,为圆满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关键词:初中生物 新授课 导入技法

一堂课的导入的作用在于能否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生物教学要实现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设计导入新课往往起到了方向的作用,因此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设置不同的导入方式,尽量设置轻松的幽默的情境展开教学,从课堂的起始就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们能够精神饱满地、积极主动地进去学习状态。反思有效的课堂导入技法都有哪些呢?如何操作呢?笔者将多年在一线教学中积累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巧用“魔术”,激起探究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深入学习的最大推动力,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障碍,积极地实现学习目标,达到更佳的学习的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已知、能知和兴趣特点,巧妙地地创设与学习内容吻合又能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消化和吸收》时,就先设计了一个“魔术表演”来导入新课。过程是:我先拿出准备好的一张干纸片(这张纸上有一个“大”字,字是蘸着淀粉糊写的,我事先做了处理,晾干无字)让学生看,所以学生从这张纸片中看不到“大”字;接着我把纸片放入盛有碘液的培养皿中,再让学生看,学生很清楚地就能看到“大”字;紧接着我又把纸片放到盛有高浓度淀粉酶溶液的培养皿中,奇迹再现,纸上的字又消失了。整个过程中由“无字”到“有字”再到“无字”,神秘莫测,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游戏”,唤起学习热情

一堂新授课,教师能否在最短时间的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设计游戏来达到此效果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法。

讲《人的性别遗传》时,就先设计了一个“游戏”来导入新课。过程是:①我先拿出准备好的10枚黑色和30枚白色的围棋子。②我向学生说明:10枚黑围棋子表示含Y染色体的精子;30枚白围棋子中有10枚表示含X染色体的精子,剩余的20枚白围棋子表示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先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表示精子)放入一个不透光的容器A中,然后将20枚白围棋子(表示卵细胞)放入另一个不透光的容器B中。④按照3人一组,分成10组。先让1组的同学上台表演“游戏”,其中一名学生掌管从A容器中随机抽取一枚棋子;另一名学生掌管从B容器中随机抽取一枚棋子;最后一名学生掌管记录两枚围棋子代表的性染色体的组成(也就是XX和XY的数量),直到取完棋子。1组完成后将棋子再放回A、B两个容器中并摇匀,接着让后面的9组重复以上“游戏”。⑤让各组交流展示记录的结果(也就是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

学生兴高采烈、积极有序地进行游戏。通过游戏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又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中悟,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了新知识,为接下来理解“生男生女的比例是一比一”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故事”,引入学习情境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生理方面女孩出现了月经,男孩出现了遗精;心理方面,他们都有强烈的性意识。这些变化他们想弄明白,但又难于启齿。《人的生殖》这节课正好涉及到了他们的疑惑点。怎样解答學生关于性知识的困惑?我以讲述《小威向前冲》的故事导入了这节课的学习。

内容是: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和三亿个小精子都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最近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结婚了,为此,小精子们要进行一场游泳比赛。游泳的目标是到达布朗太太的身体里去。冠军的奖品是个很美丽的东西——卵细胞,她住在布朗太太的身体里期待着冠军的到来。

小威和三亿个小精子争先恐后地冲过了起跑线!冲啊!只要胜利,今后就会拥有一个美好人生。他第一个来到了卵细胞的身边,卵细胞的样子很可爱,身体软绵绵的,小威越靠越近,最后,咦,小威不见了!原来他与卵细胞融合了。紧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融合体开始生长,长的比布朗太太的肚子还要大,直到……小宝宝降生了!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呢,爸爸妈妈叫她“小娜”……

学生们不再害羞,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小威住在布朗先生身体的哪里?通过了哪些地方游到了布朗太太的身体里?”“卵细胞在布朗太太身体的哪里?”“小娜住在哪?怎么吃饭啊?”“小娜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久?是如何一步步长大的?”……我为孩子们这份追求知识的热情而感动着。我用小故事创设情境,拉近了知识与孩子们的距离,揭开神秘面纱,引导学生质疑,撬动了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实验,增加直观趣味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导入游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经常会涉及到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感性的认识,增加了“直观性”。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增强了“趣味性”。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也是特别重要的。

笔者在教学《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就设计了一个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浸泡在红墨水中的新鲜芹菜。接着思考: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运到叶片的呢?再将芹菜的茎用小刀横切出厚度为0.5厘米的小段,可看到茎横切面的红色标记即为运输水分的部位。然后将茎纵向切开,观察被染成红色的长长的管子——导管。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结语

总之,精彩的导入可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表现出“欲罢不能”的状态。教师只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去细心研究、精心设计,都会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新授课初中生物
基于降低学习难度的初中化学新授课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议高中数学新授课的多样化课堂模式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上好历史“三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