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遗传承+精准扶贫”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实践育人融合创新模式构建与研究

2019-10-21张万铝杨乐乐彭泽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张万铝 杨乐乐 彭泽立

摘 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课程教学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双创教育平台”三大实践育人平台,深入推进“匠心铸造工程、劳动养成工程、特色活动体验工程、双创人才孵化工程、身心素质提升工程”五大实践育人工程建设,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非遗传承 精准扶贫 实践育人 创新模式

一、全面实施“非遗传承+精准扶贫”实践育人工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紧密对接湖南工艺美术产业、文创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开展“非遗传承+精准扶贫”实践育人融合创新模式,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突出开发湘绣、湘瓷、小郁竹艺等非遗产品,与湖南怀化通道、新疆吐鲁番等贫困地区结对帮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将课内专业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开展汉服进社区展演、剪纸书法进中小学等体验式实践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实践育人实效。

二、依托三大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践育人融合新模式

学校依托“课程教学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双创教育平台”三大实践育人平台,深入推进“匠心铸造工程、劳动养成工程、特色活动体验工程、双创人才孵化工程、身心素质提升工程”五大实践育人工程建设,开创了实践育人新局面。

1.整合工艺美术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借助湖湘工艺美术大师群,新增10个以上名师大师工作室,培养绝技绝艺传承人和新时代艺术工匠,打造一批“匠心培育”实践育人基地。

2.校园文化、阳光“5.25”心理健康月、校运会等,丰富“行在美院”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成长。校外依托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联盟,打造“脱贫攻坚”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推广我校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3.开发国家级众创空间“众创梦工场”的功能,将“工厂”打造成“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团队组建、双创实训、创新成果孵化于转化”一站式平台;建成集创客类、实践类、讲座类、竞赛类活动于一体的“美院就业创业实践活动超市”;打造“创业+扶贫”美院模式的社会实践品牌,将双创实践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

4.筑强工程,打造实践育人品牌。

一是打造“思想引领+课程教学+品牌活动”匠心铸造工程。学校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将企业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引入实践教学,将湘绣、陶瓷、竹艺等工艺美术大师引进大师工作室,从思想引领、课程教学、特色品牌个等方面培育一大批德技并修富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工匠。

二是以“五美”为靶向,强化特色活动体验工程。近年来,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感知美、领悟美、学习美、创造美、践行美”五美特色活动体系,创新開展“剪纸、湘绣、雕塑”等艺术创作实践,“情牵精准扶贫”“重走改革开放路,砥砺爱国奋斗情”等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乐于奉献社会。

三是以“两翼”为导向,做实双创人才孵化工程。学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锤炼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构建“双创教育+精准扶贫”双融合实践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从提升双创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四是拓宽“两健”活动内涵,筑强身心素质提升工程。学校打造了“三元一体”(体育课、运动会、校园体育赛事)健身品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实施“健康体魄与阳光心态”强心健体行动发展计划;创新“六位一体”(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心理课程、辅导服务、实践活动)阳光心育体系,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

五是创新开展“认知+养成+实践”劳动教育养成工程。从传统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劳以强体”“劳以育美”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光荣,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通过开展“节水、节电、节粮”“美院很美——你我行动”日常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德修,形成自觉的劳动养成;通过“美院劳模”评选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成绩单,引导学生积极的劳动实践。

三、实践育人成果凸显

1.培养了一大批实践育人先进典型。谭惠文夺得2019年全球技能挑战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刘欣等3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蒋桐万等10人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吴晶慧等7人获湖南省“湘绣优秀工匠”“湘瓷优秀工匠”,谭子林等5人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实践育人成果。立项国家级思政项目4项、省级53项,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0余项,建成了省级大学生德育实践共同体2个,建成了国家级众创空间“众创梦工场”(全省唯一、全国7所高职业院校之一),牵头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

3.荣获多项荣誉。近年来,学校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等41个省级奖。

4.育人成果得到推广。一是学校与怀化市通道职中结对帮扶,将通道地方特色元素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从教育扶贫到人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帮扶+人才帮扶+文化帮扶+产业帮扶”立体式“通道扶贫模式”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认可。二是“大师+教授”双导师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破解了在高职教育如何传承保护创新、如何产教融合等难题,得到了省内外高校的高度认可[2]。三是“六位一体”阳光心育模式获得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湖南教育快讯》做了专题报道,并成功立项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参考文献

[1]于洪泽、叶景文.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2]韩楚.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6(2).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