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合唱指挥与训练方法谈

2019-10-21沈才用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合唱指挥基本素质训练方法

沈才用

摘 要: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促进思维的发展。音乐教育中合唱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其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极大地考验了合唱指挥的能力。本文主要概述了合唱指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确保音乐以合唱的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合唱指挥 基本素质 训练方法

在合唱队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合唱指挥,声音反而是其次,因为合唱指挥决定了声音的好坏。合唱指挥是合唱团的最高指挥人,对每一首音乐进行了再创作,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为听众呈现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音乐享受。因此,合唱指挥不仅需要具备音乐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指挥技巧,还应拥有较高的音乐情感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合唱训练的音乐创作能力。

一、合唱指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

作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者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且理论知识是系统和综合的。合唱指挥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人成长轨迹、创作风格的变化等基本知识要了如指掌,基于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要对音乐作品整体的曲式结构、和声体系以及调式调性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合唱指挥者才能结合自己的音乐审美感知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1]合唱指挥要在总结每一次的指挥经验,将这种经验熟练的应用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以相应的指挥语言,与合唱团成员实现更加默契的交流与沟通,让作品里包含更深刻的内涵传达给每一位听众。

2.熟练的指挥技巧

在合唱演出中,指挥方法的专业与娴熟与否,直接影响到合唱演出的最终效果的呈现。通过一定的指挥方法和技巧,指挥者将处理要求、声部变化程度、思想情感以及艺术风格传达给合唱成员,可以说指挥方法就是指挥者与演唱者之间的沟通媒介,是保证演出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重要保障。在指挥中,应遵循简洁、准确、美观三个基本原则。简洁主要指指挥动作以音乐作品的思想为中心,做到一目了然;准确是需要指挥者将音乐语言多表达的具体要求准确地表达出来;美观就是要求指挥者的动作要收放自如、潇洒大度。

3.音乐情感感知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对音乐作品的演绎和再创作起到重要作用。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不仅需要指挥者拥有较好的听觉能力和读谱能力,也需要具备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能力。指挥者根据音乐中高低音、力度以及速度的掌握和分析,判断出音乐各个声部间的层次感和传达的情感内涵,及时作出调整,保证音乐二次创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指挥者要广泛涉猎民乐、交响乐、芭蕾舞剧、中国古典舞剧、音乐剧等不同的音乐领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对曲式结构和调式结构上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合唱訓练的基本方法

1.合唱中情绪表现的训练方法

合唱中的情绪主要依托于合唱中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体现出来,因此,研究合唱情绪,就是研究合唱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连音唱法、断音唱法、有弹性的保持音唱法、非连非断唱法等表现手法。以断音唱法为例,这种表现手法多用于比较欢快的曲目中,感情比较跳跃的段落也适用,显著特点是音响效果具有明显的弹性,发音短促,这就决定在指挥动作上,比较强调拍点,不注重清晰度较高的指挥线条。手腕处的动作要积极连贯,敏捷有弹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腕部的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可稍微带动小臂参与完成指挥动作,确保指挥动作的美观性和连贯性。断音唱法的表现方式在速度上处于快速的状态,因此,在练习时,根据不同拍子的图示以及运动规律来进行,构成视觉与听觉上的协调性,提高指挥的表现力。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通过打篮球过程的拍球运球找出腕部发力的正确位置。

2.不同声部进出的训练方法

指挥者熟知合唱团各个声部不同站位的前提下,掌握声部在合唱中进出的时机以指挥特点,训练合唱声音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不同声部的进如遇撤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同时间相同拍位的进出,二是不同时间不同拍位的进出,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掌握进声和收声的指挥动作,包括手势与技巧。以进声为例,其具体训练方式主要有,双手或者单手只想需要进声的声部,提示声部换气、指出发音点。在提升某声部换气的时候,不管是强位还是弱位,也不管当前正处在小节的哪一拍,在做手势时,都要做腕部上提的动作;吸气的提示动作完成之后,要根据作品特点和速度要求,击出发音点,吸气提示动作与击出发音点这两个动作是连贯的,中间没有任何停顿。

3.力度调节的训练方法

音乐中的力度分固定力度与发展力度,其表现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多体现对比性,后者体现过渡性。准确把握两种力度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出中,音乐的固定力度和发展力度都由指挥家的动作幅度来决定。以固定力度的对比训练为例,在合唱中所使用的固定力度主要分为六个级别,由弱至强,分别为pp(最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ff(最强)。由最弱至最强或有最强至最弱的联系过程,都可在不同的拍子上进行,拍子的力度的小节数可以在训练时自由选择。[3]需要强调的是,弱力度的训练,指挥手势动作幅度比较小,而且各拍点间的距离比较近,具体的距离需要根据指挥者对音乐的总体把握上进行设计,强力度的指挥动作幅度较大,拍点之间的距离要适当拉开。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指挥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指挥技巧、拥有较高的音乐情感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合唱训练中,主要情绪表现、不同声部进出以及力度调节的训练方法,训练时要综合现场环境因素和室内环音效果,及时作出调整,不断提升合唱训练的音乐创作能力,真正赋予音乐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表达探析[J].当代音乐,2018(11):102-103.

[2]常乐,边银鑫.浅谈合唱指挥综合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8(15):32.

[3]王瑾.高效合唱训练方法的探究[J].艺术教育,2018(15):72-75.

猜你喜欢

合唱指挥基本素质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
学习英汉翻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肢体语言艺术在合唱指挥中的表现
浅谈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
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作用
逻辑联结词常见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