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21杨小燕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季风第二语言读图

杨小燕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科学存在偏见,认为地理是副科,不能很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本文从分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解决地理教学的难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作用 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对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然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科学存在偏见,认为地理是副科,为了减轻自身学习负担而放弃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走向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不能自拔,因而不能很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如何才能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保证地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呢?笔者认为,结合地图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由于地理环境时空跨度无穷广阔,地理现象十分复杂,教学中不得不借助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甚至有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发出了呼吁:要切实抓好初中地理教学,夯实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同时指出,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人们仅凭肉眼很难将它们尽收眼底,而地图是地理所研究对象缩小的模型,利用它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教学时必须掌握和运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由于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往往会等闲视之,也就会从一开始接触的新奇到渐渐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理产生兴趣。利用地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运用地图开展地理教学的方法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如此重大,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图资源,进行最佳的地理教学呢?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三个方面。

当一幅地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读图,而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严格按一定的步骤去学地图。我们平时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学生强调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人的眼睛和工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仍然不会主动去重视地图。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教给学生以识图、读图的方法,教会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想到甚至主动利用地图来认识事物,感受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效率。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针对“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一图,教师要让学生第一说出图名,第二读图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第三找出图中相关的知识关系,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识别昼半球和夜半球,怎样找到太阳的直射点,怎样认识某一地的地方时刻,怎样比较几个地方的地方时早晚,等等。如果不经过读图名、读图例和找出图中相关知识关系这三个步骤而去学此图,学生恐怕就会无从下手,像无头的苍蝇乱撞,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同样也不会解决。

2.对学生提出“WWH”三个问题。

何为“WWH”?“WWH”即为“What”“Why”“How”的英文首字母组合。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这一阶段是读图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对地理事物认识的升华,是产生创新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对地图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中,存在两个层面:意象接受层和意象孕育重建层。而意象的接受、重建不只是对地图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它是接受者主体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最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各具形态的新的意象。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只要坚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等温线图时,教师可以事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此图是什么等值线;此时陆地等温线为什么向高纬突出;此时我国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会怎么样。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能掌握有关等温线的知识了。再如,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点是重点,亦是难点。为此,教師可利用Flash将一月、七月风向图制作成动画示意图,利用PPT适时插入一些与之对应的景观图片及录像,让学生在分析季风的形成的过程中,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动态的风向箭头,又给学生极其深刻的印象,鲜明的颜色使学生立即发现一月、七月风向是截然相反的,于是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叫季风,进而读出风向:一月是东北季风,七月是西南季风。那么,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特点又是什么呢?画面上黄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风的源地,多数学生能答出“一月东北季风来自陆地,故寒冷干燥”,同时,配上一段南亚冬季的景观录像,让示意图生动起来。七月西南季风来自海洋,它有什么性质?它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这一难点。同时,进一步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愉快,记得扎实,自然愿意深入思考,教学效果非常好。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爱国情怀。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从读图名、图例、图中相关知识的关系,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的问题,必能有效帮助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保证学好地理知识。

猜你喜欢

季风第二语言读图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户撒刀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万马奔腾
亚洲季风 原因、历史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