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平到跷跷板

2019-10-21杜巧灵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跷跷板天平解决问题

杜巧灵

摘 要:孩子们的思想是从行动开始的。手可以发育大脑。大脑发展手。手和大脑之间有无数的联系。学生处于认知和实践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获得知识的时候,他们是通过行动来思考的。“克和千克”相对抽象。为了使“克”和“千克”这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转化为可见的、清晰的现象,树立正确清晰的思想,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做数学”的实践。

关键词:跷跷板 兴趣

笔者所执教的二年级,每个班的汉族学生只有班级人数的十分之一,剩下的都是民族学生,虽然是国语教学,但孩子还未完全过语言关,学生对于汉语不能正确流利地使用和表达。在数学学习中,语言障碍使“解决问题”成为他们一个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一、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这一课同步练习册中的一道“解决问题”: “现有一台天平,只有两个砝码,分别是30克和100克。你能想办法用这台天平称出70克的食盐吗?”

说实话刚读完题目的那一刻,笔者不禁担忧着:这样的题目对他们而言,难度确实不小。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已经简单地认识了天平,可现实生活中他们从未接触过天平。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跷跷板,同样平衡的原理,玩跷跷板是每个孩子生活中真实的经历,用跷跷板的平衡原理来解决天平的问题,这样会使数学教学更具童趣化,将天平和跷跷板巧妙地联系起来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将枯燥的天平问题转化成跷跷板,把数学和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他们应该更感兴趣。

师问:“你们在幼儿园有没有玩过跷跷板?”

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开始思考。

生1:“玩過!”

生2:“我和××玩过!”

学生开始讨论跷跷板的玩法。

…… ……

师问:“如果我和乃皮赛(化名)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状况?”(乃皮赛是个很瘦小的女孩。)

全班:“哈哈哈……”

生2:“老师,乃皮赛下不来了!”

师问:“那怎么办?”

生:“让别人帮忙!”

师:“我的体重是45千克。”

生(乃皮塞):“我重20千克。”

生1:“我的体重30千克!”

生2:“我的体重28千克!”

生3:“老师,恩提扎尔(化名)重25千克,她可以帮乃皮塞!”

全班:“就是就是!恩提扎尔可以,她们两个的体重加起来正好是老师的体重!”

生1:“这样的话,跷跷板就平了”

生4:“老师老师,我也可以,我也25千克!”

生1:“我明白了怎么解决这道题!”

生1:“100克是老师,30克是乃皮赛,那70克盐就是恩提扎尔!”

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自己的想法。

生1:“左边放100克砝码,右边放30克砝码,再放70克盐天平就平衡了。”

生2:“老师,还要将游码调至0刻度!”

师:“对,先要把游码调至0刻度,把100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30克放在天平的右盘,这时往右盘中加盐,直至天平平衡。天平平衡需要加多少克盐?”

全班:“70克盐!”

生2:“这样70克盐称出来了!”

笔者告诉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述出来,写在练习册上面就可以。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动笔了,还有的孩子在讨论。一节课下来,这道难题就这样被我们解决了。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看似难度很大的问题,有时一时难以解决。那些既定的教学方案和固有的教学模式又不能应对之时,教师就要转变方法,将那些看似与生活无关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到学生熟知的生活世界中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观的生活体验,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就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当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修养,而且还要具备灵活的运用知识,机智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上题笔者引出跷跷板话题时,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跷跷板上,他们开始讨论跷跷板,整个数学课堂变成了孩子们回忆玩跷跷板乐趣的活动课。老师巧妙的抓住孩子讨论玩跷跷板时出现的问题,适时地提出问题“我和乃皮塞玩跷跷板会怎么样?”这一举止抓住了孩子们熟悉而关注地玩耍经历。这时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告诉大家“下不来了!”“找个人帮忙!”。老师的这一提问巧妙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题目,同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参与面也会很广,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问题,又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成长点。

结语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关联性、发展性,把知识活化成一种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处理,进而发现规律和知识。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进行教学,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跷跷板天平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蜡烛跷跷板
倾斜的天平
轻重比较
智珠
智力跷跷板
简易天平
比轻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