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2019-10-21何庆模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温暖师生

何庆模

摘 要:教育呼唤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师者只有爱学生,才能催生教师对教育的情怀。对学生多一份尊重与理解,善待关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为一种指引与点化,是开启心智的爱,教师在孩子心中种下的爱的种子,定能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最终助其成长为一棵能抗击风雨的参天大树。

关键词:师生 教育 爱

没有师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善待孩子、关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师者只有爱学生,才能催生教师对教育的情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教师面对的不是一批冰冷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孩子有自己的感情,当他们迷茫困惑时,内心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爱心的温暖。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牢记立德树人、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和使命。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呢?

一、倾听心声,鼓励关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遭遇,学生也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即时发现、关注孩子们的细微之处,捕捉这样的瞬间,同孩子真诚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梳理孩子的心结,用老师的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鼓励孩子走出迷茫与困境。

健,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一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本来想和他谈谈心,才说几句话,站在我身边的胖男孩变得脸色苍白,双目微闭,身子有些摇晃。看样子,我初步判定孩子是饿得撑不住了。我亲切地让他先坐下,关心地问他吃饭没有。健一个劲地摇头,表示没吃。“想起曾经的玩伴,跟他们现在分开了,心里特难受,所以吃不下饭。”孩子哭了起来。 “现在只是暂时的分开,如果你们是真朋友,我想,今后,总有再见面的那一天!”我安慰他道。 孩子双手抱头,哭得更厉害。 “哭出来吧,憋在心里更难受!”我抚摸胖墩的头,然后在他头上轻轻地拍了拍。 抽噎渐停, “老师,你说得对,我想我们今后一定还会见面的,我不会悲伤了!”孩子冲我点了点头,目光变得异常坚定。 晚自习时,我走到胖墩身边,轻声询问:“吃晚饭没?” 孩子微笑着抬头,扬起红扑扑的脸蛋,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二、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老师要尽全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纯净温暖”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为别人的幸福而喜悦,为别人的痛苦而分担。笔者看来,要进行爱的教育,老师自己首先要学会爱。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自己有爱,才能授人以爱。老师要切实地以爱心、以爱的行动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孩子有困难时,老师要教育其他孩子,献出爱心,帮助别人。爱,是一盏明灯,能让迷路的孩子找到方向,找回自信,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娟,一个非常自卑的孩子,全家靠低保艰难度日,愁云时常挂在脸上。入学第一周,我给了孩子80元钱的生活费,她高高兴兴地吃了一周。 第二周星期一,我来到教室看孩子们上朝读课,一个班委干部将部分同学为娟捐的生活费交给了我。我意识到,这是孩子们在效仿我,主动给娟献爱心,我马上从钱包里掏出自己的钱,放进了捐款里。 朝读课暂停五分钟,我把这件温暖的事,流进了每位孩子的血液里,随后把钱交给了娟,并告诉她,要懂得感恩,记住温暖。我欣喜地看到,娟那挂满愁云的脸,此时绽放成一朵绚丽的花儿。

三、师生平等,静待花开

师道尊严,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和观念,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维护教师的尊严和权威,让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高高在上,学生除了听从外,更多的是对教师的敬畏,他们很大程度上不会积极向老师分享成功和喜悦,也不会主动向老师倾訴失败和痛苦,师生关系“沉闷而冰凉”。在这种师生关系之下,教师无法全方位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会错失一些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爱的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关注与关爱。师生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守望,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实现这一理想境界的前提,是教师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应将高高在上、俯视学生变成蹲下身子、弯下腰来与学生交谈。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平等、亲切,从而愿意接近老师,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遇到事情,教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会收获学生的信任;教师能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尊重。他们没有思想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负担,心里变得轻松愉悦,师生关系“平等而温暖”,学生会从心底里佩服老师。此时的师生交流,学生才会真正向老师吐露心声,无所不谈,这样的交流,传递的是真诚,师生收获的是信任!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3]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不同的花期。教育需要耐心,不急不躁,“静待花开”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智慧,一门艺术。“静待”不是“坐等”,需要教师耐心指导,找准开启学生“心门”的钥匙,为学生成长搭梯建桥。耐心等待,给孩子充裕的成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播种、施肥、浇水”,辛勤耕耘,只要我们方法得当,相信我们一定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高尔基有句名言:“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孩子心田种出的爱的种子,定能生根发芽,最终帮助他们长成一棵能抗击风雨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5).

[2]亚米契斯著,夏沔尊译《爱的教育》[M].江苏少年儿童版社,2012(03).

[3]张克运.《和美教育静待花开》[R].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11).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温暖师生
温暖冬夜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温温暖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给狗狗一个温暖的家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给妈妈送上温暖的爱!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