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说题”式主题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2019-10-21董松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说题专业成长青年教师

董松艳

摘 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培养教学骨干,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培养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校本教研、教学实践是主渠道,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 说题研题 专业成长

数学教师有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特定的培养模式和特定的程序要求。纵观我省直属或市属校数学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优课比、说课、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均已有成熟的展开和评价方式,但“说数学”“说题”尚未开展。2018年5月,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中数学教师组建课题组,对“说题”开展了较深入的行动研究。

一、“说题”的意义和价值

美国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事实上,部分青年数学教师因对数学本质理解不够、研题能力欠缺导致课堂枯燥无趣、效率低下。“说题”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教师掌握基本解题策略,提升研题能力和教学能力。但这一教研方式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研究,仅停留在教师无意识的自觉层面上。调研表明,多数教师不知“说题”是什么,将“说题”与“讲题”混为一谈,更不了解说题的作用。我校“说题”式主题教研的开展,旨在深入研究和推广的这一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

1.理论意义

从建构主义和教学论、心理学角度认识数学“说题”及解题的思维策略,丰富其基础性理论和指导性理论,促进教师理解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把握数学知识本质,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关注数学学习规律,能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

2.应用价值

“说题”可以丰富备课和教研形式,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氛围,增强教师教学的预设性,提升教材挖掘能力、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解题策略优化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精益求精的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说题,促进数学知识内化、数学思维发展,提升数学表达力。[1]

二、“說题”的内容和视角

数学教师离不开解题。波利亚的《解题表》将数学解题分解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四大步骤,操作和实效性强,影响了大批的数学教育者和学习者。

数学教师离不开“说数学”。近年来,“说数学”开始受到国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数学教育工作者把“说数学”细化到“说题”层面,南方诸省说题精彩纷呈,北方鲜见研究和报导。纵观国内,“说题”研究多为实践性操作,研究方法多为经验性描述,尚缺少评价的框架和维度。我校课题组说题主题教研,由尝试性行动研究逐步形成较系统的专项研究。

1.研究内容

课题组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创新说题内容、规范说题环节、构建说题路径、提升说题效能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层级次目标的实现,逐步实现对总目标的达成。

(1)核心观点。“说题”是指执教者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题目解答所采用的思维方法、解题策略及依据并总结解题规律。通过说题,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命题研究有机结合,使教师从更宽的视角、更高的站位来研究数学题目。

(2)研究目标。关注核心素养,立足教学,以研题为手段,以说题为核心,抓重点、强优势、补短板,使青年教师在历练中成熟,在合作中共进,培养教研和教学骨干。

(3)研究内容。课题组系统化、深入化的开展以下活动:

①说题形式研究。包括个人说题、团队接力说题、学生说题、师生合作说题等。

②说题途径研究。包括自选题目说题、指定题目说题,一题一说、一题多说、多题一说,封闭式“做题-研题-说题-命题”活动、“说题+赛题”的研究活动等。

③说题内容研究。包括高中数学核心知识、高考重点热点命题研究,难点疑点突破方法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及数学文化落地的研究等。

④说题范式研究。包括规范说题程序、研究说题的角度等。

2.研究视角

本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展开研究:

(1)“说题”参与意愿调研。编制《高中数学“说题”式主题教研模式实践与研究调查问卷》,采用访谈法和在线问卷调查法,依据访谈结果做好数据整理和分析。

(2)“说题”途径与范式研究。课题组设计“选-研-说-编-变”说题程序,旨在阐述试题的背景来源、选题依据、题目立意、解析策略、思想方法、变式发散、拓展引申等。

(3)师生合作说题、学生独立说题的实验研究。本环节中,引导学生从“思—解—写—说—悟”等方面说题,发展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师生同台,感悟职业幸福。

(4)说题的评价研究。课题组成员总结个人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反思自我效能、成就动机、专业知识技能、数学信念的提升,形成文字性成果。[2]

三、“说题”的阶段和成果

课题组多变量设计,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评价”的螺旋循环操作模式,统筹协调,开放路径,加强设计,务实研究、扎实推进、真实积累,通过实验教师的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能为中学一线教师理解、掌握和应用。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理论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课题材料、理论学习、拟定子课题、确定研究方案与步骤;

2.正式试验阶段: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修订、围绕课题主旨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实践研究,记录过程性资料,提炼阶段性成果,进行课题阶段性成果的试验工作,整理《“追本溯源说数学,奇思妙解求本真”》的说题案例视频集和文本集;

3.成果推广阶段:总结课题的研究成效、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完成《高中数学“说题”范式和策略的研究》《浅谈“说题”对数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等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的引用、采用、获奖情况及时向各级教学主管部门汇报,为开展区域教研做决策服务,发挥课题研究的实践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2]韦永旺.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数学说题策略研究[M],江苏:数学之友,2018,03

猜你喜欢

说题专业成长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一题多变之有效说题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