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行为规范 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2019-10-21丁吉业韩贺柳伟民田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养成德育教育

丁吉业 韩贺 柳伟民 田贺

摘 要: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组成,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会对其今后的学习与生长产生深远影响,更是助力其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力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行为规范 小学 德育教育 养成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从学生的行为规范状况便能够看出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也能预测到国家的命运与前途。[1]所以,要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则需要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下足功夫,而这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立足于学生行为规范良好养成的基础之上,文章便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这一工作开展提出几点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道德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为了向社会输送更高素质的人才,则需要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品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使其道德品质得到良好塑造。[2]具体来讲,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1.培养学生遵守道德规范意识。学校应当针对校规校纪与道德规范专题展开教育活动,并且结合年龄段的不同去突出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学生要更重视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其在学校、家庭中的自主能力,促进其诚实、耐心、不任性等良好品质的养成;中年级学生则重点培养其良好品行,通过“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开展去培养爱国情感;高年级学生的培养便要以“做文明人”为主,加强对自信、宽容、合作等品质的培养。

2.培养学生公共场合纪律意识。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等为主线,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良好道德习惯养成”的自我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约束下去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再加上“守纪之星”等评比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自律行为进行良性引导。

3.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为强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教育,可开展理想演讲会、法制汇报会等活动去教育学生“做人”,进而从最基本的公民行为规范教育,逐步递升至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从“做人”到“做事”进行全面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时把握,才能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倘若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出现分心,无法独立思考,难以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等情况,教师应当多加鼓励去引导学生,先鼓励其在一节课中专心听讲几分钟,然后回想有无收获;还可鼓励其在某一时间段内去专心完成自己喜欢做的事,完全不用管外界的干扰;同时教师在旁通过不断的赞同与有意识地鼓励,能够逐步促进学生专注的行为习惯养成。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看法表达,在小组讨论之下去总结出课文大意与中心思想,这种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也能培养他们密切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应重视作文大赛、文艺大赛、小小发明家等活动的开展,以此去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助力其创造性养成。

三、培养学生自理生活习惯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劳动教育属于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同样也是助力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有效手段。所以,学校以“劳动最光荣”作为活动理念,去开展“美化校园、美化社区、美化家庭”的劳动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一股“我劳动、我参与、我光荣”的热潮。比如,在学校整理书桌、打扫卫生以及养护花草,在家里勤做家务、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实践表明,小学生在完成这些班级与家庭的劳务活动时,会潜移默化地对班集体、家庭产生更深的感情,从而助力其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得以养成。同时,通过劳动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智力的发展,小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快乐,有助于其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自理能力的提升。当然,在劳动教育开展中,也要渗透安全意识教育,比如防水、防火、防陌生人等安全常识要教会小学生;也要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安全,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行为规范。

四、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仪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小学生讲文明讲礼仪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学校从学生的自尊自爱以及关注仪表出发进行培养。其中自尊自爱作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每一个拥有健康人格必须具备的,是个体对自身人格尊重以及对自我名誉、生命爱惜的表现,能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提升的内心源动力。[3]而儀表端庄,是与他人进行交往中必须具备的文明基本要求,待人接物要有礼貌也是人际交往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所以,学校可通过以“讲文明讲礼仪”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从“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公共场合”等层面去对学生展开规范要求,使其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知晓在校园、在家庭以及在公共场合需要保持的基本礼仪,从而成为一名文明学生、父母的小帮手以及社会文明小公民,从而助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将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列为德育教育工作之首,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之事,一定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收获显著效果。同时,学生个体、家长、教师以及社会还需通力协作,才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深化、意志得到磨炼,进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布海丽且木·买托乎提.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策略[J].南北桥,2017(19):126-126.

[2]郑燕霞.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浅谈小学生[J].师道:教研,2016(10):36-36.

[3]钟宝旋.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注重德育工作实效[J].师道:教研,2017(9):192-192.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养成德育教育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