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思考与建议

2019-10-21袁泽胜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教育

袁泽胜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应站在幼儿的角度,着眼幼儿未来的发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探讨了幼儿园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防止 小学化

近几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幼儿园之间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很多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这种管理模式渗透或适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使之成为常规化、教学化、普及化和趋势化。这种“拔苗助长”型错误的教育管理模式,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儿童的成长。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作为管理者,本文就如何预防幼儿园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具体体现

在“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焦虑。有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迎合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需求,无论从办学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注重知识的传授。亦有大量幼稚园设有小学教学内容,如汉语拼音、汉字写作、数学计算等。有些幼儿园还得安排半小时的家庭作业。很多大班或幼小衔接班只重视周期性短、能突显孩子的外显行为,而轻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综合培养。这種急功近利的错误行为普遍存在。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1.“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小学倾向”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有害。幼儿处于体长阶段,身体和神经系统仍相对薄弱。如果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脑很容易疲劳,这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和心理变化,如僵硬的表情、无聊等。早期过度的规范性学习也会导致儿童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生理症状。

2.“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小学倾向”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害。幼儿初等教育的早期实施超过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幼儿心理发展不完善,缺乏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的孩子被迫学习和做许多家庭作业,比如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就跟不上。如果他们学习太努力,他们会变得疲倦和害怕学习,这会扼杀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日本的教育专家们曾经对中国和日本3~7岁的儿童做了一个实验,发现中国的孩子在辩数的概念、分类、时间和序列等能力方面比日本的小孩更突出,而日本的孩子在运动、组合、容积和空间转换等方面比中国的小孩更优秀,这说明我们只注意左脑的发育,而忽视右脑的发育。影响了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必须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方面来描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这就进一步明确幼儿要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预防幼儿园初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建议

1.社会要改革政策制度,加强宣传,促进幼儿园教育健康发展

国家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监督机制,保障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和儿童发展状况进行抽查。全面提高幼儿园质量,严格幼儿园管理标准,提高个体幼儿园整体水平,防止个体幼儿园“初等”教育不规范对生源的恶性竞争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长的错误观念,追求功利主义,忽视儿童自身发展的要求,逐步弱化基础儿童教育的思想基础。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搞好“青年与青年的联系”,树立幼儿园的积极定位。从教育体制内部缓解学前教育压力,防止“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渗透到学前教育中,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幼儿园应当遵守学前教育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我们应避免只关注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大纲还强调”特别是要避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倾向,忽视情感,教育者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孩子在长大之前看起来像孩子。”如果我们破坏这一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一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幼儿不要拔出苗木,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马拉松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它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在“起跑线”中是否输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要在最后获胜。

3.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的误解是幼儿园教育“要素化”的直接原因。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彼此在幼儿园的表现,混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用专业知识耐心地回答,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奥登的儿童观顺应时代的需要,让家长关注儿童的健康。培养素质。在家长会上,我们要共同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态度。

4.正确把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联系起来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预备教育。做好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衔接,可以使儿童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进学前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美貌、劳动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教育,即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招生。意识教育。

5.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应该践行以下的理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二是教师能够真正地注意到儿童的实际发展及其主体性的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将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合起来,要避免教育行为中出现“小学”现象。

结语

总之,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着眼于幼儿的未来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给幼儿一个阳光灿烂、快乐多彩的童年生活。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园教育
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协作发挥的作用解析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