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2019-10-21叶柏高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规律合作学习能力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的视域下,教师要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使其向着有效性、丰富性、多元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规律 问题 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比较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1.小组成员不固定,随意进行分组

课堂上,教师一般指定相邻位置的4-6个学生为一小组,有时是顺向,有时是横向,没有目的,没有研究,这样的分组随意、随性,学生之间互不了解,没有协作基础,怎么进行合作学习呢?组长也不固定,怎么对组员进行有效指导呢?

2.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不需要分组的情况下进行分组,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不管问题是否值得探究,总是拿着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演戏。让学生在一节课上无秩序地多次进行合作,有的甚至一节课分组合作学习七、八次。看上去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质上一点效果都没有,不疼不痒。

3.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课堂上,有时候教师下达了指令,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然后自己袖手旁观,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观众。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进行有意义地随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指导监控,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声音嘈杂,没有效果。教师误认为这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不去打扰学生。事实上,学生陷于自己的思维中,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都追求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借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形式。它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自发行为,不能成为被教师绑架的要求性反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成立成员固定、组长固定的小组,让他们长期进行合作,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小组成员需要控制在4—6人的范围之内,把成绩、性别、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组。合作学习伊始,教师应该先开办讲座,进行全员培训,向学生宣讲合作学习的模式、方法、策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参与合作学习,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强烈愿望,而不是被教师强迫。教师不定期指导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赛,从形式、内容、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定,評选优秀合作小组、合作成员与合作组长,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发学生合作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分别在小组内承担不同层次的任务,保证大家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调查研究,有的负责讲解应用题……各人擅长的范围不同,分担的任务也应该不同。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时,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彼此,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打断别人的思路,如有不同意见,要等对方讲解完毕,再进行补充或者修正,善于倾听是一种教养;遇到不同意见和看法时,要和小组成员反复讨论,直到意见统一,不要互相挑刺要学会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品质和技能,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的结果。合作学习时,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可偏颇。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动脑思考,积极发表意见,献言献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适时地对别人的意见进行有效修正、补充。小组内讲究人人参与,共同提高,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愿望和讨论热情。

3.注重教师自身的积极参与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始终是学习的引导者、引路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种原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当学生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点拨,做化解学生迷津的引路人,而不是袖手旁观,形同路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积极参与能为学生做出典范,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学习过程之中,积极发动自己的思维,让脑细胞高度活跃,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因为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依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具体做法是:教师设计小组评价量表,对大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解题水平等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价可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鼓励,共同提升,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最佳组员、最佳组长、最佳合作者等荣誉称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总之,在新课程视域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模式。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现今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有益的学习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意义,一生受用。

参考文献

[1]吴良灿.小学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研究[J].名师在线2019(06).

[2]陈希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构建与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

作者简介

叶柏高(1973.12.12—),男,汉族,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本科,小学美术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猜你喜欢

规律合作学习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找规律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