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

2019-10-21马翔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转化思想渗透方法小学数学教学

马翔

摘 要: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需求。为了保证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适时的进行改革,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转化,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进行了简要分析。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转化思想 渗透方法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只是浅显的基础知识,但是其中依旧包含了很多数学领域的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的理解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转化思想的应用必不可少。运用转化思想,学生可以将陌生的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东西,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这种在不断地转化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将转化思维的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小学生用更清晰的思路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在新旧转化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寻找二者之间的公共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新知识用旧知识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类比对二者进行合理的转化,当学生面对陌生的知识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固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旧问题,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温故”的过程中“知新”。[1]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乘法》这一课时,要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分析,将其与之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如《2~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教师先根据《2~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练习题,习题的难度可以适当提升。在学生自主思考和解答之后,教师应该由此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叙述,再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借助先前的教学内容简化当下的学习知识,让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资源,体会新知识的含义,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二、在难易转化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初始时期,而且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尚未成熟,当面对过难的知识时,会产生抗拒和恐惧心理。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借助各种方法将难度过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2]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转化思想”的渗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相应的数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那些难度过大、学生不易理解的习题转化成平时课堂上练习的经典习题,将难化易。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复杂的多边形,学生要想顺利的求解它们的面积,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而教师若是将本课的知识与《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结合起来教学,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将那些奇怪的图形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多边形,在分别求解面积之后进行加减法处理,则会大大降低本课习题解答的难度。通过这种渗透方法的应用,面对复杂的面积问题时,学生不会再显得手足无措。[3]相反,拿到题目后,学生会先联想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再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将原本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化为间接解答的方式。这种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会直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积极作用,学生逐渐建立起来自己的“转化思想”,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会带领他们突破重重难关,实现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可持续提升。

三、在繁简转化中渗透数学转化思维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繁琐、复杂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应该直接入手对学生进行讲述,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该先对复杂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借助简单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它。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应该带领学生对其进行分解,在分块理解之后再将其组合起来。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讨论中,大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回顾和探索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先寻找共性,再总结规律。此种教学思维的渗透,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帮助学生轻松解决大多数复杂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信心。[4]

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反比例”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属于知识盲区,若是教师在教学中突兀的引入此知识点,则会让学生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处开始理解。对此教师应该先将“反比例”的知识与“正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正反比例”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类比去感受“反比例”的含义。对于“正比例”知识的理解,教师则应该将其与教材前面“比例”这一课的内容结合起来,先让小学生了解什么是“比例”,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类别的划分,做出进一步的引申——“正比例”。这样一来,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在以“比例”为起点的教学中显得更加简单、清晰,学生可以通过“比例”来辨别“正反比例”,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总结到具体的规律之后,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被转化成简单的知识,迎刃而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联系起学生熟悉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各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注重对此教学思想的渗透,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固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太琼.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夏春艳.小学几何图形教学中转化思想的培养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黄丽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蔡玉玲.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6(04):78-79.

猜你喜欢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小学数学教学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转化思想在多元函数微分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