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鉴赏课堂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之我见

2019-10-21张久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张久艳

摘 要:诗歌鉴赏课堂教学的能力训练要有明确训练目的,依此为本,犹如抓住理解诗歌的钥匙,可以带我们登堂入室,从而实现诗歌的有效教学。认知性思维能力训练是理解诗歌最基本的能力,理解能力训练可以跨越时空,丰富阅历,积淀经验;评价鉴赏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使用知识和欣赏知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展现阅读独创性。

关键词:诗歌鉴赏 思维能力 认知思维 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欣赏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在新教材的选编上就十分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古代诗歌的选编。《必修二》有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作品,《必修三》有唐诗单元,《必修四》有宋词单元,选修教材有《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近期央视出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国民,激发了诗词爱好者的兴致,展现了中国诗词的无与伦比的魅力。同时,高中古诗词鉴赏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考纲中的“三鉴赏两评价”的要求,如何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诗歌妙趣,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在探讨和摸索的重要复习章节。

而目前的教学现状却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无趣,每年的高考备考中老师和学生们费了很大气力,做了很多练习,但往往收效甚微。之所以造成教和学的困惑,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从学生层面看,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有限,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够,内容都看不懂读不懂的前提下就更别说鉴赏表达技巧了。其次是教师层面,课堂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上课重难点不突出,只是对字词内容做浅显的讲解,对表达技巧没有做条理性的梳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都犹如云里雾里,抓不住要点。做习题时全凭运气答题。没有针对性的能力知识点的授课和复习自然就抓不住重点,了解课堂我们要训练学生什么能力,依此为本,提纲挈领,犹如抓住理解的钥匙,可以带我们登堂入室,从而实现诗歌的有效教学。

一、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必须积累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他们的头脑中重建相应的形象,使他们头脑中的形象活起来,成为一种血与肉的真实形象,这种能力训练应该是诗歌欣赏课的重点之一。如杜甫《登高》中对秋天的描写“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诗人等上高处,峽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双,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词,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抬头望着无边的树叶,俯视着翻滚的河水。他在描述风景时,深表感情。无限,无尽,使萧萧,滚动更形象。它不仅让人们想起了落叶松的声音和长江的动荡,而且无形地传达出时间易逝、雄心壮志难以付出的感觉。杜甫对秋天景色的描述是经典的。当学生遇到相似的描述时,他们可以在脑海中想到相似的图画,为下一次阅读鉴赏奠定基础。

二、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调动了各种感官,感受到了怡人的景色、悦耳的声音、清香爽口的美味佳肴和鼓舞人心的思想。读出文字之外的丰富内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清晰情感和深刻思想,此时,抽象课文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意志和审美倾向,含蓄的词语变得流行,简洁的词语变得丰富。这样,文本的内容变得清晰、具体、真实,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亲切的交流。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丰富经验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如同样写《秋思》,张籍和刘禹锡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一为思念亲人,一位诗情满怀,让学生理解了秋天在悲凉、萧瑟之外的情味。

三、评价鉴赏能力的训练

评价性阅读和写作一样,是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来理解和体验观察的一种思维活动。阅读不是学生个性的链条,不是学生个性的束缚,也不是学生个性的扼杀。通过阅读课文,学生需要在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地评价、欣赏形象、欣赏味道、表达情感、揭示思想、洞察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客观词汇转化为主观的思想或情感,将其具体化为形式上的可见和可感知的符号,学会运用和欣赏知识,培养和发展思维。如读过《孔雀东南飞》,学生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对封建社会中家长制度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就能正确看待“刘兰芝遭遣”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对人物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来说,学生关心的不是我如何看待问题,我如何看待问题,而是老师如何看待问题,以及老师期望答案是什么。从心理上讲,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老师的答案,而不是挑战他们。课堂教育过程是理解自由精神的过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写出了梦游天姥所见之景。学生在欣赏诗歌时,要充分调动思想,自由想象,释放情感,宣扬个性,与诗人心灵达成一致,在课堂阅读中表现出独特的阅读创意。

结语

总之有效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人的认知发展中,思维发展是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也是最核心最积极的因素。教师要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搭建现有知识与未知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借助现有知识理解和掌握未知知识。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还要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這是有效的教学。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