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拥有一把打开计算大门的金钥匙

2019-10-21陈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陈新

摘 要:小学生的计算学习是踏入数学大门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是体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是学生正确运算的基础。只有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把打开计算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计算 方法 能力培养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小觑。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对学生掌握计算中的运算技巧,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数形结合,理解运算算理

计算类教学中部分老师因怕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计算方法,甚至形成文字让学生死记硬背,尽管如此,学生却仍然出错。究其原因是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算理探究的过程,导致“欲速而不达”的情况。前段时间,听一位老师的课:小明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小时走了千米,谁走得快些?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要想比出快慢,需要先求出他们每1小时分别走了多少千米,即求出他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并列出算式:2÷和÷。接着是计算2÷,老师没做任何引导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时很多学生不是在讨论,而是在从书中寻找答案。在小组汇报时,学生只把书上的提示语言说了一下,就得出2÷=2×=3(千米),接着又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看似本节课的教学非常顺利,但到了巩固练习环节,抽几个学生到黑板板演,结果他们不是忘了把除号变成乘号,就是把被除数也变成了它的倒数。课后这位年轻的老师沮丧不已,不知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纵观这节课,发现是这位老师太注重算法的呈现而忽视了真正的算理探究过程。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计算中道理,不是草草的几句话,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的。在计算2÷时,应先让学生说说里面有几个?1里面又有几个?并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画出小时走了2千米。通过这样的数形结合,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找到计算2÷的方法,真正理解为什么2÷= 2××3=2×的道理,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计算教学时,利用数与形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比较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计算过程中所蕴含的道理。只有明白了算理,才能让学生在计算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二、积累经验,梳理运算方法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理解算理非常重要,但算法的梳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次运算,积累活动经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计算同类题目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计算的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比如小数乘法单元中,学生通过转化单位或小数点移动明白0.3×0.2=0.06的算理后,应再让他们做几道不同的小数乘法题(0.2×0.3=0.06,0.5×0.03=0.015,8×0.06=0.428,0.4×7=2.8),然后提出质疑: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却是两位小数或更多位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通過这一环节学生发现原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有关。紧接着追问: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一定会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然后再创设验证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结论的认识,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猜想—验证—发现—概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梳理了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运算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前置估算,强化运算能力

前置估算是发展小学生数感,进一步强化运算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与后置的验算相比,前置的估算受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一些老师在学生计算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时,总是批评学生太粗心,并反复要求学生细心再细心,但每次训练总个别学优生出错,导致老师即恼火又束手无措。出现这种现象,源于老师没有意识到前置估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让学生进行算前的估算。如:6.21÷0.03= ,学生不是不会算,但部分学生因粗心导致计算结果27, 如果算前让他们先看一看6里面有多少个0.03,再估计6.21÷0.03的得数范围,相信他们就会发现得数27是错误的,然后会重新计算,得出正确结果的。

要经常为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对运算结果猜测、推理、判断的过程,形成对不同运算结果的感知,强化了学生运算能力,学会估算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1]

四、灵活运用,提升运算速度

计算有法,但无定法,在计算时,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应该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计算的速度。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或面积时,往往要计算3.14和一个数相乘,按照常规,可以利用小数乘法计算出结果,但学生往往会感觉太麻烦,计算速度太慢而产生畏难情绪。有没有好的方法呢?我先抽查了1—9的数乘3.14的掌握情况,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不计算而脱口而出其结果。于是让学生根据3.14×2=6.24计算3.14×0.2=和3.14×20=,进而计算3.14×22=,然后再让学生做类似的训练,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也明显提高。

结语

计算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他们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的一种生活能力。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是学生正确运算的基础。只有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把打开计算大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林振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