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钽金属垫块翻修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Paprosky 3型髋臼骨缺损中的疗效评价

2019-10-17伍旭林邱冰朱伟民唐本森周广福刘懋杨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垫块髋臼覆盖率

伍旭林 邱冰 朱伟民 唐本森 周广福 刘懋 杨洋

(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7)

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最为主要手段之一〔1〕,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后,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由于自身原因及假体的磨损,不可避免造成患者的植入假体松动情况的发生,需要进行二次手术〔2〕。有临床研究显示〔3〕,由于假体周围骨组织的溶解,假体松动甚至移位,加之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及基础性疾病的影响,50%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手术〔4〕,在治疗过程中,髋臼侧骨缺损是假体安装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在假体安装过程中,由于髋臼侧骨缺损,造成患者的局部感染风险逐步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5〕。而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型的材料技术,通过术中对患者的解剖位置的良好分析及定制假肢,给患者进行假体安装,与患者的客观数据吻合程度高,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钽金属垫块翻修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Paprosky 3型髋臼骨缺损中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进行治疗的Paprosky 3型髋臼骨缺损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全髋关节翻修及髋臼骨缺损手术指征〔6〕;②患者均为影像学确诊;③患者均在治疗前经过常规治疗6个月以上;④患者均可耐受手术;⑤患者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②免疫系统严重功能不全患者;③存在急性脑血管意外风险患者;④严重心脏、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61~78岁,平均(63.22±4.09)岁,体重指数平均(24.54±2.43)kg/m2,血红蛋白110~135 g/L,平均(106.22±8.05)g/L,手术肢体:左下肢患者47例,右下肢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水平及手术肢体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进行金属垫块行翻修术联合3D打印技术手术,对照组进行金属垫块行翻修术。

钽金属垫块翻修术〔7〕:患者取侧卧位,沿着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切开,对病灶部位关节囊周围瘢痕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取出患者的假体,对患者的溶解骨质及残留骨水泥进行清除,清洗患者潜在摩擦造成的微粒,使用小号髋臼挫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修整,直到出现新鲜渗血。使用大号髋臼挫修整患者的病灶部位直至匹配到患者的假体,同时对患者髋臼骨缺损区域进行缺损部位的试模测量,选择合适的金属垫块通过螺钉固定于髂骨骨面,最后安装髋臼假体。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假体为3D打印假体,直接进行安装,无需进行试模。

3D打印技术:在患者术前进行CT扫描病灶部位,经计算机合成建模数据,将建模数据传输到3D打印机,使用钛金属进行关节3D打印,制作髋臼假体。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1.3.2两组髋关节的恢复情况对比 患者的髋关节的恢复情况对比采用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Harris)进行,Harris评分〔8〕总分100分,≥90分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70分则为较差。

1.3.3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9〕对比 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VAS指数分析。

1.3.4两组外展角和髋臼假体覆盖率对比 外展角是指患者的骨盆平片上髋臼杯上下缘之间的连线与同侧坐骨结节之间的夹角〔10〕。而髋臼假体覆盖率是指髋臼假体内缘与患者的髋臼骨最外侧之间的距离及髋臼假体内缘与髋臼骨最外侧之间距离之比〔1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手术中,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Harri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明显上升,且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3 两组Harris评分对比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2.3两组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

2.4两组外展角和髋臼假体覆盖率对比 两组治疗前外展角和髋臼假体覆盖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外展角和髋臼假体覆盖率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外展角和髋臼假体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外展角和髋臼假体覆盖率对比

3 讨 论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手术后,由于患者的植入假体的无菌性松动、感染及植入组件的脱落〔12〕,均会造成患者的髋关节翻修手术。而在对患者进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时,对于髋臼部位的缺损的处理以及假体的选择是手术的关键。而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髋臼部位的复杂解剖结构及常规假体的不完整性均是手术障碍之一〔13〕。而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的髋臼关节的影像学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实体模型的模拟,提供患者的视觉和触觉的有效数据和模型,是手术操作者对于患者的病变部位的细微变化进行有效识别和精确手术〔14〕,同时,定制假肢,提高患者的假体合适率和缺损部位覆盖率,保证了手术质量。同时,通过对患者的3D打印模型的直观性了解,对于手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对于手术方案有了更加明朗的认识。

本研究结果分析认为,3D打印假体的安装,在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安装后,患者的局部疼痛情况、僵硬情况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相比传统模具安装,由于根据患者的实际解剖情况进模具制作,更加符合患者的运动学和工学特点,病灶部位周围软组织的磨损情况明显降低,患者的局部疼痛感降低,同时由于对周边软组织的磨损降低,周围组织由于炎性细胞及应激反应的降低,患者的僵硬状态明显降低,同时随着僵硬状态的明显降低,患者的活动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疼痛感、僵硬程度及关节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的运动意愿〔13〕,患者的运动量的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加,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对患者进行3D打印手术,有效改善患者病灶部位周围软组织与假体的契合度,降低由于周边软组织与假体之间间隙造成的不稳定因素。田野〔15〕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3D手术进行缺损部位弥补,效果显著,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生物力学异常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为常见,由于体重的重力作用,常规假体与患者的病灶部位契合度较低,患者的周边组织与假体形成的空间较大,易造成患者的局部软组织磨损,进而造成患者的生物力学异常,最终形成患者的双侧下肢的受力不均匀,最终对患者的康复形成不利影响。而在对患者使用3D手术后,避免患者的手术空腔形成,避免患者的无菌性感染及康复过程中的磨损,对于患者的日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钽金属垫块翻修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Paprosky 3型髋臼骨缺损治疗中,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数,提升髋关节活动度及髋臼假体覆盖率,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垫块髋臼覆盖率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某大桥挂篮施工张拉系统设计与计算
电信800M与移动联通4G网络测试对比分析
高温沥青船独立货舱隔热垫块安装新技术
某发电厂2×600MW超临界汽轮机水泥垫块配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