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谱CT扫描及量化分析在老年性痛风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2019-10-17唐平太李传旺丘洪林吴景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能谱痛风尿酸

唐平太 李传旺 丘洪林 吴景强

(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 龙岩 364000)

在中国,5%~12%的高尿酸血症可发展为痛风〔1~3〕。痛风患者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持续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等为主要表现,高尿酸导致尿酸盐沉积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理表现〔4,5〕。痛风结节的诊断方法尚未统一,CT、X线是主要诊断方法,不同技术各有优劣。X线可以较好地显示病变情况,但是X线早期诊断效果不理想;磁共振成像(MRI)能较好地显示痛风石累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但是无法显示受累关节骨质浸润情况;常规CT可以较好地显示痛风石及其邻近关节的骨质破坏情况,但是对于痛风石的数量、体积显示并不理想。能谱CT是一种新型的CT检测技术,可以进行物质分离、浓度成像,实现定量分析。本文拟评价能谱CT量化分析在老年性痛风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龙岩市第一医院共采用能谱CT诊断老年性痛风结石24例,纳入病例组,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65.6±5.2)岁。另选择其他类型的关节病变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64.8±4.6)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病例组明确诊断为痛风,对照组诊断为其他类型的骨关节病(如退行性骨关节炎);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CT检查禁忌证;②其他明确的骨关节疾病,如关节骨折病史。

1.2方法

1.2.1能谱CT 检查病例组触诊怀疑存在痛风石沉积、外周关节阳性的部位及对照组的膝踝关节。采用GE宝石单源CT(DiscoveryCT750 HD)进行普通能谱扫描(GSI模式,GSI-Helical)及常规120 kVp扫描。GSI-Helical电压为80/140 kVp,螺距0.516∶1,速度20.62 mm/旋转一周,探测器准直64×0.625 mm,球管转速0.8 s,EOV 14.8 cm,扫描和间隔层厚均5 mm,间隔5 mm,重建层厚1.25 mm;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p,电流240 mA。所有数据分析及图像处理在GE AW4.6工作站上进行。使用GSI Viewer软件分析处理,选择结节的最大径层面,感兴趣区(RIO)面积为其面积的1/2~2/3。单能量成像选择(40~140 keV,间隔5 keV),在软组织窗下(窗宽350 HU,窗位50 HU),分别测量单能量及120 kVp混合能量CT值。从物质分离获得尿酸基(钙)、钙基(尿酸)、水基(钙)及钙基(水)的物质含量。能谱混合能量扫描,尿酸基图和钙基图分别分拆重建(图1)。

1.2.2常规CT检查 采用revolution多排螺旋CT机检查双膝关节或双足。患者仰卧位,足先入,管电压140/80 kV,管电流40/170,准直64×0.6 mm,重建层厚0.75 mm,间隔0.5 mm。将扫描的图像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模式,通过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重建方式观察,寻找病变。

1.3观察指标 能谱CT、常规CT诊断痛风结石的效果及灵敏度;痛风石、肌肉、骨松质、骨皮质的基物质含量,包括尿酸基(钙)、钙基(尿酸)、水基(钙)、钙基(水)。

患者,男,62岁,左膝关节周围痛风结节形成,合并髌骨缘局部骨质破坏。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HU值与KeV呈现曲线变化;左下:膝关节周围结节尿酸基图呈高密度影,右下:钙基图上结节呈低密度影,局部骨质破坏图1 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成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对比采用F检验,诊断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诊断效果 病例组共扫描了56个部位,相应的对照组扫描膝踝关节48个部位。病例组中常规CT检出痛风结石126个,阳性率37.5%(21/56);能谱CT诊断痛风结石135个,阳性率57.1%(32/56),超过常规CT。对照组采用能谱CT、常规CT诊断痛风结石均为阴性。能谱CT诊断关节病变的阳性率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诊断参数 病例组的痛风石、肌肉、骨松质、骨皮质的尿酸基(钙)、钙基(尿酸)、水基(钙)、钙基(水)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骨松质钙基(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例组不同组织与对照组骨皮质的尿酸基(钙)、钙基(尿酸)、水基(钙)、钙基(水)水平

病例组不同部位间比较:1)P<0.05;与病例组骨松质比较:2)P<0.05

3 讨 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痛风结石的主要方法,及早诊断非常必要,可以及时采用手术治疗,从而减轻痛风结石的负担,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生活质量〔6,7〕。目前临床上诊断痛风主要采用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水平是检查的重要指标,但是部分对象可能出现一过性的血尿酸升高,同时,部分痛风患者还可能因服用降尿酸药物导致血尿酸转阴〔8~10〕。因此,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X线可以显示骨结构的改变,因此其可以较好地呈现严重结石导致的结构改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痛风仅表现为软组织增厚、少量的尿酸盐沉积,无明显的痛风结石形成,X线假阴性率较高〔11〕。X线明确诊断时,往往已经达到痛风晚期,病变关节功能被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因此X线对于早期痛风的管理价值并不高,但是可以作为初步诊断、随访工具。MRI可以发现早期的痛风石沉积,但是不具有特异性,最大的价值在于分析软组织病变,不能很好地显示痛风结石周围骨质浸润情况,且成本较高〔12〕。CT是诊断痛风结石的主要方法,对痛风结石有特异性,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早期的沉积也有较好的显示效果〔13〕。采用CT检出可以发现尿酸盐沉积,灵敏度可以达到80%以上〔1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CT检查可以标记痛风结石。

能谱CT相较于常规CT有明显的进步,可进行低剂量、低对比剂扫描,成像质量更好,可以特异性识别单钠尿酸盐结石的存在,进行多范围的诊断,显示尿酸盐沉积的彩色图谱,为痛风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报道显示,能谱CT对足背、髌骨内踝处痛风石检出率更高〔15〕。能谱CT可以进行不同基质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受累关节的主要构成,较好地鉴别不同组织中的基质,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进行鉴别诊断。痛风的基质改变主要表现为皮质骨及松质骨的钙含量上升,这与尿酸盐沉积有关,钙基质图像上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边缘情况,反映痛风石对骨质侵蚀的特性,这是关节炎引起骨质破坏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检查时,采用钙-水作为基物质,可以较好地判断骨质变化、痛风石进展情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6,17〕。对骨皮质的尿酸、钙质进行量化分析,在能谱CT下混合能量扫描后,再进行尿酸基图和钙基图分拆重建,同时绘制RIO中的尿酸、钙的沉积变化曲线。扫描及处理方法简单,可以较好地反映尿酸沉积导致的沉积特征,从而推断关节周围结节能否诊断为痛风结石。

痛风结石在能谱CT中基物质变化不仅表现为痛风石的改变,还表现出肌肉、骨松质、骨皮质的基质改变,即使患者没有检出痛风石,组织中的尿酸等成分含量也会显著上升。因此,通过监测关节旁肌肉组织的尿酸(钙)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关节周围尿酸改变,作为评估病情的方法,从而指导治疗;同时,因放射剂量较低,可以作为长期随访的方法〔18〕。痛风结石的准确评估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伴发疾病的发生风险,作为综合管理的指标〔19〕。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能谱CT检查也存在不足之处,较低的管电压(70 kV)削弱了X线穿透能力,容易出现伪影。目前各种扫描模式在痛风诊断中的价值仍然不完全明确。扫描质量容易受到不同体重指数、扫描剂浓度与剂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大部分病例扫描时仅检查怀疑存在痛风石沉积的部位,对于其他关节未能扫描,可能会遗留无明显症状的痛风石。检测的尿酸盐沉积病灶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极少部分痛风结石表现为散点状,无法进行测量〔20〕。

总之,能谱CT在老年性痛风结节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不仅可以更好地检出痛风结石,还可以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评估结石的严重程度。

猜你喜欢

能谱痛风尿酸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喝茶能降尿酸吗?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痛风的治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