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2019-10-15刘卓燕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安全性

刘卓燕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优势,并探讨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时间在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每组10例,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V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实施TCD方案(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疲劳、乏力发生率10.00%;恶心、呕吐发生率10.00%;便秘发生率20.00%;骨髓抑制发生率10.00%;周围神经病变(1-2级)发生率20.00%,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实施V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较为安全,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

【關键词】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32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17-02

多发性骨髓瘤为恶性浆细胞病,肿瘤细胞起源于人体骨髓中浆细胞,浆细胞也是B淋巴细胞发育直至最终功能阶段细胞[1]。该疾病特征为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并合成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高黏滞综合征和骨质破坏等终末器官损害。多发性骨髓瘤占血液肿瘤的10%,该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多发病于老年人,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目前为止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临床一般以化疗作为治疗方案,代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等等,但上述药物无法有效缓解恶性病变,存在一定限制[2]。硼替佐米作为新的治疗药物,蛋白酶体抑制药,目前已证实是临床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已证实包含硼替佐米的方案可能克服包括高β2微球蛋白、肾功能损害、13q-、t(4;14)等因素对预后不良的影响[3]。该药物对于初治或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研究通过分析硼替佐米治疗的优势,并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详情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时间在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每组10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其具体诊断标准(参照NCCN及IMWG指南)为: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需满足第1条及第2条,加上第3条中任何1项)①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或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②血清和/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③骨髓瘤引起的相关表现:a靶器官损害表现(CRAB):校正血清钙>2.75mmol/L;肾功能损害:肌酐大于177umol/L;贫血;溶骨性破坏。b无靶器官损害表现,但出现以下1项或多项指标异常:[S]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60%;[Li]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100;[M]MRI检查出现>1处5mm以上局灶性骨质破坏。(2)初治或者复发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具有化疗禁忌症。

观察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段在43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59.21±1.65)岁。

对照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段在44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59.15±1.04)岁。

二者各项资料无差异,用P>0.05表示能够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TCD方案治疗。

“沙利度胺”100mg/d d1-21;“环磷酰胺”400mg/m2/d d1 d8;“地塞米松”10-20mg/d d1-7,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

观察组实施VCD方案治疗。

“硼替佐米”1.3mg/m2/d,d1 d8 d15 d22;“环磷酰胺”400mg/m2/d,d1 d8 d15 d22;“地塞米松”10-20mg/d ,d1-2 d8-9 d15-16 d22-23。或者是“硼替佐米”1.3mg/m2/d,d1 d4 d8 d11 ”、“环磷酰胺”400mg/m2/d,d1 d8 ;“地塞米松” 10-20mg/d,d1-2 d4-5 d8-9 d11-12。

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前均需要实施各项化验检查,例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β2微球蛋白,血清及尿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涂片分类,必要时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X线平片、心电图、腹部彩超等。治疗后观察每位患者体征变化和主观感受,每周对肝肾功能、血常规化验1次。治疗期间每2-3个疗程进行1次疗效评估。在总治疗周期完毕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直至病情进展。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指标包含: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CR后复发等。

1.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满足CR标准基础上加上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正常,经免疫组化证实骨髓中无克隆性浆细胞。2.完全缓解: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软组织浆细胞瘤消失,骨髓中浆细胞<5%。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仍阳性,血清蛋白电泳阴性。4.部分缓解:血清M蛋白减少≥50%,24h尿M蛋白减少≥90%或降至200mg/24h;如果血清和尿中M蛋白无法检测,则要求受累和非受累血清FLC之间的差值缩小≥50%;如果血清和尿中M蛋白以及血清FLC都不可测定,并基线骨髓浆细胞比例≥30%时,则要求骨髓内浆细胞数目减少≥50%;如果基线存在软组织浆细胞瘤,则要求可测量病变SPD缩小≥50%。5.疾病稳定:不符合CR、VGPR、PR、MR及PD标准,同时无新的骨质病变或原有骨质病变进展的证据。6.疾病进展:血清M蛋白增加程度≥25%或M蛋白增加≥10g/L;尿M蛋白升高≥25%;如果血清和尿中M蛋白无法检测,则要求受累和非受累血清FLC之间的差值增加≥25%;如果血清和尿中M蛋白以及血清FLC都不可测定,则要求骨髓内浆细胞比例升高≥25%;出现新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病变。7.CR后复发:出现以下任何1条:①骨髓浆细胞比例≥5%,②免疫固定电泳再次出现血或尿M蛋白,③发生PD的任何其他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涉及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涉及计量资料,用x±y表示/T值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疲劳、乏力发生率10.00%;恶心、呕吐发生率10.00%;便秘发生率20.00%;骨髓抑制发生率10.00%;周围神经病变(1-2级)发生率20.00%,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2: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为临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骨质破坏、肾功能损害、贫血等终末器官损害。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而寻找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多发性骨髓瘤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4],目前临床通常采用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能够对浆细胞的克隆异常进行控制,但目前临床多数治疗仅能够对疾病的进程进行控制,使患者生命时间得以延长,但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随着新药不断出现,例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和疗效具有明显改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硼替佐米是临床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其属于一类人工合成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该疾病对于初治或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硼替佐米为可逆性蛋白酶抑制剂,能选择性和蛋白酶体活性位点苏氨酸进行结合,在人体骨髓瘤细胞中,当蛋白酶体受到一定抑制,IκB与NF-κB结合能有效抑制后者的活性,使人体细胞增殖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减少黏附分子表达、骨髓瘤细胞生长因子,能使人体骨髓瘤细胞凋亡。该药物抗骨髓瘤机制主要为抑制人体蛋白酶体对IκB降解,从而阻止其发挥转录活性。同时该药物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多数患者在治疗1-2个疗程后能够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5]。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疲劳、乏力发生率10.00%;恶心、呕吐发生率10.00%;便秘发生率20.00%;骨髓抑制发生率10.00%;周围神经病变(1-2级)发生率20.00%,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硼替佐米皮下使用可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故观察组硼替佐米采用皮下注射,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后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化疗可进行。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实施VCD方案(硼替佐米、環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较为安全,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

参考文献:

[1] 徐清清, 郜玉太, 范稹.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化学治疗方案联合百令胶囊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响[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 9(4):54-56

[2] 张黎琴, 田卫伟, 王涛, 等. VCD与VD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白血病·淋巴瘤, 2018, 27(8):453-458.

[3] 安刚, 邓书会, 徐燕 ,邹德慧, 邱录贵等.血液病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

[4]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1):866-870.

[5] 余海青, 李敏婕, 郑美芳. 甲钴胺对硼替佐米所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效果[J]. 新乡医学院学报, v.35;No.215(07):75-77.

猜你喜欢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P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环磷酰胺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
DC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