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9-10-03黄健魏桂花易静余雄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围手术期胃癌

黄健 魏桂花 易静 余雄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5月本科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和对照组(传统围手术期准备工作流程),每组20例,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1 d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体重、Hb、ALB、CD3+、CD4+、CD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且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胃癌;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

Therapeutic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Triple Live Bacteria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Gastric Cancer/HUANG Jian,WEI Guihua,YI J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4):0-04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uperiority of 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Triplet Live Bacteria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Method: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Bifidobacterium Triple Live Bacteria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perioperative preparation workflow),2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i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dexes of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P>0.05).On the seventh day after surgery,body weight,Hb,ALB,CD3+,CD4+,CD8+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surgery,the anal exhaust time,anal defecation time,hospital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Bifidobacterium Triple Live Bacteria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gastric cancer is safe and feasible,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Peri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u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ujiang 3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4.012

胃癌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第三位。胃癌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目前,胃癌根治手术仍然是胃癌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胃癌根治手术后机体的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因此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尤为重要,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2017年1月-2019年5月本科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5月本科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纳入标准:胃原发病灶经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胃癌。排除标准:合并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已发生肿瘤转移;术前3 d有感染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术前有腹泻病史。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20例患者术前3 d开始口服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商品名:百普力;生产厂家: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285,规格:500 mL/瓶)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0.21 g/粒),至术前12 h,百普力 1瓶/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3粒/次,2次/d,患者均在术中将鼻肠管送至Treitz韧带远端10 cm空肠处。手术后24 h开始予以生理盐水250 mL经鼻肠管滴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或排便后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及三联活菌制剂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短肽型肠内营养利剂经温水加温后经鼻肠管鼻饲滴入,初始速度为20 mL/h,根据患者胃肠功能耐受情况及患者主诉逐步增加,调整至100 mL/h,每日生理需要量不足部分予以腸外营养支持治疗,直至术后第7天改经口流质饮食。

1.2.2 对照组 20例患者依照传统围手术期准备工作流程,术前予以半流质饮食,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禁饮,不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及微生态制剂,术后早期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开始予以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食,未恢复至普食期间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补充每日生理需要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晨起空腹称体重,外周静脉采血,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必要时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术前1 d营养指标及免疫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前体重、Hb、ALB、CD3+、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第7天各营养指标与免疫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 术后第7天体重、Hb、ALB、CD3+、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仍是以手术为主,肿瘤慢性消耗、术前禁食、肠道准备、术后的应激反应、术后长时间禁食等因素不同程度加重了胃癌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削弱了胃癌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患者持续营养不良引起机体负氮平衡,手术创伤会使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等细胞因子活动增加,能量消耗随之增加,也会导致负氮平衡的产生[1],机体抗感染、自身修复能力等明显降低,导致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2-3]。胃癌术后早期经口饮食并辅以肠内营养制剂,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可以保护胃肠黏膜功能来有效防止菌群失调及移位,降低了术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5]。

胃癌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分泌代偿增加,围手术期组织液大量丢失及蛋白质的持续性高分解是胃癌患者手术后白蛋白指标偏低的重要原因[6],再加上消化道手术后常规禁食、禁饮,热量与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使得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增加,严重者可因此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7]。牛程麟等[8]学者证实,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可以增加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产量,有效缓解胃癌患者由于手术应激导致的围手术期低蛋白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在胃癌患者的术后恢复中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肠外营养手术患者(P<0.05)。这与文献[9-10]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证实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指标也回升得更快。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效应的主要方式[11],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功能细胞,小肠淋巴管内则含有丰富的T细胞亚群,如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接触外界抗原后迅速激活并向腸系膜淋巴管转移,经由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参与全身免疫反应[12]。文献[13]研究发现,胃癌围手术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增加患者术后免疫T细胞亚型(CD3+、CD4+、CD8+等)的数量。文献[14-15]提出,机体抵抗肿瘤的主要细胞分子机制为细胞免疫,早期肠内营养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T细胞亚型数量,不同程度上加强了患者自身的抗肿瘤能力[16]。

文献[17-18]研究证实,消化道手术后,胃与结肠功能恢复明显较小肠更慢,小肠功能通常在手术后6~12 h即可恢复蠕动并逐渐提升至正常水平,因此本次研究中术后24 h即开始予以生理盐水经鼻肠管滴注刺激消化道功能恢复,保护了胃肠道黏膜屏障,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有效避免了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力[19-20]。同时,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也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初衷[21-22]。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相比传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术后营养丢失、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深,卞晓洁,葛卫红.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胃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6,24(1):33-38.

[2] Dewys W D,Begg C,Lavin P T,et al.Plasma growth differentiationfactor 15 is associated with weight loss and mortality in cancer patients[J].J Cachexia Sarcopeni,2015,6(4):317-324.

[3]毛志音,陈惠斌,曾田荷,等.317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3):3743-3745.

[4]马帅,刘昊,马福海,等.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2):14-17.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围手术期胃癌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