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苹果现代栽培与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应用培训有感

2019-09-25赵瑞雪陈浪波秦承来杜富生栾翠华于国合

落叶果树 2019年5期
关键词:果业山东省以色列

赵瑞雪,陈浪波,秦承来,杜富生,栾翠华,于国合*

(1.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山东济南 250013;2.威海市果树茶叶工作站;3.新泰市林业局经济林管理站;4.莒南县果茶技术推广中心;5.嘉祥县林业局)

2018年11月4~13日,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组织威海、莒南、新泰、嘉祥等4市、县(市)果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骨干6人,赴以色列进行了“苹果现代栽培与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应用”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水肥一体化、现代化果园建设和管理、节水灌溉及其关键节点、果树营养需求与供应、土壤环境控制与改良、适生植物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及推广路径等多个方面,并参观和考察了相关单位的实验室、基地、果园、温室等研究、实验、生产现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对以色列农业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与深入、产业服务和技术转移的完善有序、果品生产环节的产业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印象尤为深刻,感悟良多。经与山东省对照,重点归纳,成文如下,以期为山东省果业乃至农业的发展提供可用参考。

1 以色列果业情况印象

1.1 科学研究深入、广泛且精细,保障有力

解决瓶颈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深入且长远。以色列国土2/3是沙漠,年均降雨量仅200mm,年蒸发量2500mm,加利利湖是其境内唯一淡水湖且水位经常低于安全红线,地下水多为咸水,极度缺水一直是影响果业(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就针对此项问题开始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滴灌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成型,并快速发展至智能水利管理、水肥一体化系统,与单纯的灌溉或施肥相比,水利用率提高6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0%以上;废水回收利用研究20世纪70年代就已成熟并推广,滴灌管道无处不见,农业用水利用率高达95%,城市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率高达85%;创新性的海水淡化技术45分钟内就可把海水变成可饮用水。

基础项目研究广泛且精细。一是对作物营养生理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是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技术,这项核心技术的关键环节已经由前期的设备设计与生产转变为作物需水需肥指标、时间节点等数据的采集(图1)。目前各个科研机构都在采取各种方法,从不同侧重点围绕不同作物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二是对土壤改良等技术的研究。以色列沙漠面积大,自然种植地区受海水和地下咸水的浸蚀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农业研究组织维卡尼中心、吉莱特中心、沙漠研究所等都有专门研究人员围绕克服土壤障碍开展相关试验研究。目前,在容器+适宜栽培基质+相应营养液配方、利用作物根系周边不同土壤孔隙度(毛细管)差异转移盐分、减少土壤地表径流的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同进展。三是对适生优良作物及品种的选育。以色列对作物及品种的选育工作极为重视,并且紧贴国情,选育重点除了品质和产量等商品、经济性状以外,尤其关注抗旱性、耐盐碱性。

图1 吉拉特研究所田间栽培石榴需水需肥指标、时间节点试验

科研组织众多,力量强大,保障有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色列对农业科研工作极为重视,每年大量经费投入农业科研,经费来源包括政府、私人基金、企业、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农业科研组织众多,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是最重要的政府研究机构,下设6个研究中心、4个试验站、1个农作物基因库,仅农业科学家就有300余名;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本古里安大学沙漠校区、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也都有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研究;还有大批高科技公司从事相关基因、细胞、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这些农业院校和科研组织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多数教育、研究机构对科研所需各类设备、仪器等也有专业化生产。

1.2 产业服务体系完善,技术转移成熟有序

推广与科研、生产之间衔接紧密,服务体系完善。以色列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体系由科研机构、推广机构和农户(农业公司)三部分组成,其中推广机构由分布于各大农业主产区的8个农业实验站组成,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超过800人。推广员们有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定期走访农场、果园,针对农业经营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示范,农民有需求也可以随时和他们联系。推广服务人员和研发机构联系十分紧密,及时获取最新技术并传授给农民,生产中发现的新问题也会及时联系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研究解决。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运营费用大部分由政府资助,极少部分由相关企业或基金会资助。政府的重视,推广与科研、生产部门的紧密衔接,现代技术的高效及时推广成就了高度发达的以色列农业,农产品自给率超过95%,输送到欧洲的瓜果、蔬菜占据了40%的欧洲市场,还是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技术转移途径清晰,运行管理成熟有序。以色列政府非常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各类研究组织积极主动开展技术转移,且有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绝大多数大学均建有自己的技术转移公司(technology transfer company,通称TTC),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享有其所在大学全部职务发明的使用权,并承担相应职责。研究成果商业化成功后,企业按约定的销售提成比例向TTC拨付销售收益,研究人员、大学、研发实验室(或院系)和TTC分享这部分收益。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也严格有序执行相关规定。

1.3 果品生产基本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

基布兹是以色列一种特有的传统的集体社区,成员人数不等,但组织紧密,管理成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的40%以上。95%以上的农民都受过农业高等教育,成熟高效新技术的推广基本不受人员素质限制。规模化组织化的生产形式、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及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果品(农业)产业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果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园中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防雹遮阳安全防护设施,使用BioBee公司生产的信息素、迷向丝、天敌等生物防治产品;有大型冷库、采后处理工厂,每箱商品果均粘贴质量追溯二维码,以便政府检测、消费者反馈,无论消费者是否投诉,只要检测不合格,本批次产品均要按政府规定全部销毁。

2 对山东省果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与以色列相比,山东省水果产业也面临着诸如水资源缺乏、土壤酸化严重、环境约束加大等突出问题,目前也已经推行了以生态、绿色为总基调的果业发展思路,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技术的重大作用也逐渐被广大生产者所认识,但在如何更为精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快推进新技术研发成型、推广到位,如何更深入地挖掘果业生产在增加收益和提升环保等各方面的潜力,保障果业向着高效生态的方向跨步前进的手段上却仍有差距。根据此次培训考察体会,对山东省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2.1 进一步强化推广与科研、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研发针对性及成果转化率

近几年,山东省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如何实现推广与科研、生产之间更有效衔接,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推广效率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建议借鉴以色列农技推广体系经验,进一步强化推广与科研、生产之间的联系,在政策和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完善高效、通畅的信息渠道,使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给科研机构并得到解决,科研部门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推广应用,持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效率。

2.2 进一步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度

对影响果品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关键问题、长远问题,要首重解决、精准解决。如土肥水问题,建议在引进国外设施和技术基础上,加紧研发自有技术及设施、适用肥料产品等,提高自主创新度,降低成本;进行基础性专项研究,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质量提升等项目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针对现行关键技术、设施等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推广时存在的适地性问题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性问题进行研究和预判,及时解决和防范;同时,以高效、绿色、生态为基本要求,明晰产业发展潜力所在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2.3 进一步探索提升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

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是山东省现有果品生产的主要形式,2016年业务部门统计显示,山东省内家庭分散经营的果园约占80%[1]。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非常不利于山东省果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果农增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山东省各地也在不断探索和积极推进,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工商资本注入的果品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成方连片发展现代化果园,以带动和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但这个矛盾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建议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宜当地果业发展需求和经济形势的果业生产组织形式;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求,探索与农民、种植者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模式,整合资源,提升产业化程度。

2.4 加快培养果业新型从业队伍,提高一线人员素质

一线从业者是果业发展的本源保障,人员老化、技术素质偏低也是山东省果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2018年4月山东省水果创新团队省综合试验站调研数据显示,部分主产县果园管理者中5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63%,其中60岁以上达50%。这些从业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技术推广接受率和应用到位率难以提高,严重影响生产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建议一方面借助现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教育体系和项目,扩大教育范围,提高生产一线果农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从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鼓励年轻人、高学历者学习果业、投身果业,构建现代果业新一代从业主体。

3 后记

此次培训,从以色列南部沙漠到北部高地参观了试验基地、苹果园、梨园、葡萄园、李园、橄榄园、芒果园等,发现在现代果园建园高端化及前期管理精细化方面,山东省比资源短缺、用工昂贵的以色列已经具备明显优势,而如何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防险挖潜、提质增效则应是后续工作重点,希望此文能为山东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民的幸福产业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果业山东省以色列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果业冷链物流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欢迎订阅2017年《果农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