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

2019-09-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革兰致病菌疾控中心

修 敏

(阜新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部,辽宁 阜新 123000)

食物中毒属于一种突发事件,具有病情凶险与发病率高等特点,通常属于机体发病,食物中毒出现后,本地疾控中心需积极和其他部门配合,实施针对性措施,及时、有效的查明引发中毒的原因并检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1-2]。现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特点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中心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93例食物中毒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7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42.45±1.16)岁。

1.2 方法:首先,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在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后,基层疾控中心需立即建立食物中毒检验方案,收集好材料和样品,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如质量控制与检查仪器设备等;二是,应根据最近几年此地区食物中毒病原菌产生的频率准备材料,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三是,不定期组织检查人员对检验知识进行学习,强化理论和实践技能,对最基本的要求充分掌握,还应该强化检验人员对新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了解,使自身的检验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次,现场调查。检验人员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后对现场予以调查,充分了解患者的中毒症状、可能产生的病原菌等,及时予以血常规检查,对导致中毒事件的病原菌和重点样品予以初步判定。再次,采集样品。检验人员收集样品,包括剩余食物、中毒者的呕吐物等,如果在现场未有剩余物品或中毒患者没有呕吐的情况,需收集餐具等物品,对中毒患者的静脉血样及时采集,如果培养结果表现为阴性,需对其他多个部位予以重复采集,采样中应根据无菌标准,防止产生杂菌感染的情况。最后,检验方式。其一,增菌。把剩余食物或中毒患者的呕吐物予以培养,并在平板上涂抹;其二,优势菌。对液体样本予以涂片处理,倘若样品是固体,应采用生理盐水处理后予以涂片,并且进行革兰染色,于显微镜下分析和观察细菌,记录染色的反应、形态以及数量,对细菌种类有效判定;其三,根据国家标准对细菌予以分离培养,倘若产生分离效果不显著的情况,应采用血浆凝固酶平板予以分离;其四,生化试验。借助数码法予以检验,内容有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等。

2 结 果

2.1 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见表1。9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结果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占35.48%,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占22.58%;最不常见的致病菌为不动杆菌,占1.0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3.23%。

表1 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

2.2 病原菌检出率分析:见表2。93例中毒患者中总计采集1224份样本,其中,511份肛拭子和呕吐物,检出率61.45%;312份剩余食物,检出率21.79%;401份餐具涂抹物,检出率3.99%。

表2 病原菌检出率分析

3 讨 论

最近几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出现了较大改变,不同地区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食物中毒事件,并且食品安全问题慢慢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3]。在属性方面,食物中毒事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于食物卫生问题引发的急性中毒,可以分为化学污染、细菌性以及动植物毒素性三类食物中毒,按照有关数据统计和分析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最高,大于一半。在另外角度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出现和食品安全具有直接联系,具有范围广与危害性大的特点,基层疾控中心作为主要的检验单位,需做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非常必要[4-5]。

由整体角度上看,目前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检测还未有统一标准,较多基层疾控中心通常根据中毒患者的症状表现予以分析,但在检验时,由于受到现场检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发检验速度变慢,检出率不高的情况出现,为临床诊断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断探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十分必要。检验时,检验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传统上通常选择分离鉴定法检验,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但检测周期相对较长,最近几年,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鉴定仪和培养基在临床上得到应用[6]。多数研究显示:全新的核酸扩增技术效果较理想,借助显色培养基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但费用较高,所以,此次研究中,除了对一些不能分离的样本予以显色培养基培养,还在根本上使检测周期明显缩短,把一定数量样本制备为混合样,借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进行筛选,随后借助显色培养予以分离处理,选择升华试验鉴定细菌。研究结果显示:9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结果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35.48%,22.58%;最不常见的致病菌为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07%、3.23%;93例中毒患者中总计采集1224份样本,其中,511份肛拭子和呕吐物,检出率61.45%;312份剩余食物,检出率21.79%;401份餐具涂抹物,检出率3.99%。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肛拭子和呕吐物都直接来自食物中毒患者,因此其检出率最高,如果在收集样本前中毒患者服用了抗生素,则会直接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餐具涂抹物的病原菌检出率相对较低,是由于样本收集中没有区分残留食物或餐具,因此,在检验中还应该全面分析,有关研究中表示,由于受到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的干扰,基层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采集现场样本时,不能获得有效的剩余食物样本,导致检出率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基层疾控中心应以实际角度出发,大力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食物中毒发生率最大程度降低,此外,还应该使操作更具规范性,切实确保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疾控中心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相关功能进行培训,做好相关指导工作[7]。

总而言之,食物中毒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有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等,为了缓解食物中毒现象,基层疾控中心应需做好采样和检验工作,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使食物中毒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减少。

猜你喜欢

革兰致病菌疾控中心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2019新型冠状病毒效果图
降钙素原提示血流感染病原体类型的研究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