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孩子互助优化管理品质

2019-09-17孙烨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

孙烨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倡导孩子互助,加强班级互助小组的建设和管理,发扬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精神,促进有效课堂的建设,提升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拟从班级互助小组组建的背景、组建和管理的策略、评价机制、管理的效果几个方面来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需求,以孩子的未来发展为目标,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以此来实现“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发展为本”的目标,不断发展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互助小组;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合作互助;管理品质

一、互帮小组组建的背景和价值

1.时代发展背景的呼唤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何做好一名称职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更多新的要求,传统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有些不足之处慢慢地显露了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摒弃一些旧的无效的做法,用新的孩子观、人才观、评价观拓展思路,开展工作,树立“以生为本”“培养健康成长的孩子”的育人观,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进的管理为手段,以优良的教育质量为目标,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孩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班级育人环境的需要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发展中的新港城,是城乡结合部。学校周围大多数是新建的小区,有些是安置小区,孩子来源比较纷杂。笔者所任教的六年级班级里孩子主要分为三类:拆迁安置小区的孩子、周边工厂打工的孩子、外来务工的子女。班级中有一半是随着拆迁而安置过来的,因为没有了农田,一部分孩子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教育往往产生溺爱。也有一部分家长在周边的工厂上班,工作比较繁忙,照顾孩子的时间不够充足,家长对孩子缺少沟通交流,有的家庭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动则打骂。缺位的家庭教育或粗放型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些孩子沉默寡言,不敢和老师同学沟通,上课容易分心,经常不完成作业。他们精力没处使,孩子之间的打闹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以外,新港城的建设也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随班就读。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地域差别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受教育教学的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常常会表现得自卑、寡言、孤僻,学习上也普遍跟不上班级节奏,出现学习困难,由此而产生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等厌学情绪,个别孩子甚至还出现了逃学现象。

3.互帮小组组建的价值

面对班里这些孩子,笔者没有放弃,倾注了全部身心把班主任工作做细做精,全面关爱这些孩子,给他们搭建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平台,他们一定都能健康成长的。笔者结合在新课改形势下班级管理的理论,详实地了解班级孩子的家庭情况,多次向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请教,和搭班的科任老师反复商量,在班级管理中创设了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组建班级“互助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二、互助小组组建和管理的策略

1.针对学生特点,成立互助小组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把班级孩子按教室的桌椅摆放分为四组。我班52名孩子,一个组通常有12~14人,这样的大组结构对孩子之间的互帮互学,讨论交流有不少的弊端。因此,我在充分听取孩子、科任老师的意见,并通过校讯通、微信群等平台在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孩子的身高、学业、性格、兴趣爱好、性别、居住区域等方面的因素,把孩子分成4人一小组(有两组是6人小组)。同时让孩子明白:“互助”强调的是互帮互助。在互助小组中,人与人之间体现的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小组的每一个组员都可以是帮助者,也可以是被帮助者。

2.结合小组实情,设置小组角色

互帮小组组成后,笔者和科任老师商量后确定各小组组长的人选——每个互帮小组设置两个组长:第一个组长为正组长但同时又是临时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临时”的,也就表明他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在互帮小组内,应该有一位比其他同学学业水平更出色的同学。因此,互帮小组的组长就应该是由成绩水平更高的同学“临时”担任,由成绩水平更高的同学来带动小组组员学习,引导小组互帮互助。学习小组长主要负责组内互帮互助学习的组织与安排。比如组长要从早读课组员早读的情况开始记载,作业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根据提供的记载表进行记载。对成绩水平差的孩子要安排組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与讲解;各科老师也相互协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孩子在小组进行语文词语古诗或者英语单词句子的默写……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根据班级规则,由互助学习小组长组织贯彻实施。互助学习组长除组织好本小组的互帮互助学习外,还要组织好本小组与其他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对学习惰性的同学提出批评与改进的意见,必要时要及时向老师反映组员的学习情况。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互帮学习组长也不断地得到锻炼,培养了学习小组长的工作能力。

第二个组长是副组长,也是生活小组长,主要负责生活方面的互帮互助。生活小组长按照这样的方式展开工作:

(1)设计好本组的名称和口号,增加组织内部成员的团队意识和组员感情,班里出现了诸如“雷锋组”“天道酬勤组”“我能行组”等等。

(2)对组员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并且督促组员改正,使每个组员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组织组员进行教室文明和食堂就餐文明素养的培训。如:离开座位,应把凳子轻移动到书写桌下,不随意摆放到过道上;小组内不乱丢果皮纸屑,随时清理自己周围的垃圾;随时清理整齐自己的书桌;在食堂就餐要做到“静”“净”……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素养与生活习惯。

(4)负责卫生安排以及组织组员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进行适当照顾,对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映。

在笔者的精心指导下,由正副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不同的人负责本组的各项事务,比如出勤、纪律、卫生、劳动、礼仪、两操、各科作业收发等。确定小组内互帮对象,合作学习时的各项分工。同时提醒每个组,组内分工是动态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组长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进行分工调整。这样既锻炼了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也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互助小组工作的评价机制

在实施“互帮小组”的初始阶段,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评价内容多,孩子还没有适应自己的角色,容易出现混乱。笔者为了有效地推进改革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班委的督促作用,另一方面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在一个阶段内重点抓好一个项目的评价,落实一项,推进一项。

如在小组刚组建阶段,笔者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各组进行习惯的培养——包括课上认真听课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文明就餐的习惯等。在训练了一个月后,再和科任老师一起有目的地对各组进行学习上的互帮互学的引导。整个评价采取“积分制”的定量评价和“周点评”的定性评价,两种方式并行,逐渐把评价维度丰富起来。

笔者充分利用晨会夕会时间,在全班树立“重结果更重过程”的观念,明确提出凡是涉及每个组员的行为、学习、品德等各项目,都要根据所制定的评分标准予以加减分,计入小组总得分。每周二的班会课是进行每周一评的固定时间,并且把评选结果在校讯通上进行公布,让家长及时了解每个孩子每个小组的情况。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不少家长也主动地联系老师,对孩子的进步表示感谢,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针对互助小学的活动开展情况,每个月进行一次综合小结。笔者和科任老师一起把这个月每组孩子的综合情况进行统计,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学习进步状况等。然后召开班委成员会议,就各组在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品德等方面,通过班级记载簿和学校值日生记载簿上的记载进行综合统计,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通报,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嘉奖。

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常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适当的物质奖励、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表彰使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乐意为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四、互助小组组建的效果

斯莱文曾指出:“在传统教学班级中地位很低的孩子由于互帮小组的成就而获得了从心理上甚至是孩子社会地位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欣喜地发现,班上的孩子能主动向每个老师问好,能随时注意个人卫生和教室环境卫生,能做到人离课桌自觉把凳子放到桌下去,食堂就餐纪律也真正做到了安静、干净等。特别是几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也完全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整天脸上充满了阳光。一学期下来,通过“互助小组”,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班上的学风也越来越浓厚,各小组无论是课上的合作學习还是课后的互帮互助,已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班级的任课老师对这个班的表现和进步也赞不绝口。笔者所在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级”。笔者因为班级管理品质高,学生学风浓,班级工作卓越,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综上所述,建立互助小组,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发现问题,由孩子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以实现孩子的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学业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在互帮中学习,在互帮中成长,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L.A.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2]马建之.小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
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建设的策略及应用探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