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优化策略

2019-09-17韩晶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提问设计优化策略阅读教学

韩晶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准确的方向开展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核心思想进行准确掌握。教师要以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问题设计优化工作,给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问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出并优化问题,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优化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用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阅读学习当中的重要手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思考当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形成师生间的一条纽带,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对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目的不明确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对教材把握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很难准确地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必然会缺少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同时也会缺乏足够的深度。也没有将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无法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对于文本意义的构建毫无价值。

(二)问题的设计太过零散

问题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特点。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过于零散,同时并没有在问题的设计上赋予足够的思考价值,无法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体验以及对问题的感知有着非常强的负面影响。不仅问题本身无效,而且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惰性更强,出现不好的阅读习惯。

(三)问题的设计过于粗浅

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整体把握做得不到位,自身便没有将文本吃透,没有做到深入理解,这时其所设计的问题便非常浅显、直白,没有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往往都是支离破碎的,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对话。对话的内容非常简单,并且毫无深度。这样的问题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也不会主动参与,不会积极地思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一)抓住要害,简化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开设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尽量简化问题,尽量将提问的时间缩短。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就要钻研教材,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在精选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文字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语言因素,强化学生的语言感,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

1.关键点把握

课文当中的重点既是教师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点内容。在这样的重点位置设计教学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能够有效、准确地对文章进行理解。同时还要将问题与教学目标向重合。以《滥竽充数》为例设计三种提问方式:第一种,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后最终败露自己,这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能够受到怎样的教训。第二种,南郭先生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做到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如何离开齐国的?对南郭先生的内心进行深入分析,谈一谈你对这一事件想法。第三种:南郭先生最终暴露自己滥竽充数的问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期,南郭先生能够在齐国获得较高的待遇,而到了下一任君主的时候,却只能选择偷偷地溜走。

《滥竽充数》的核心思想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个是南郭先生在主观上便是不学无术,为了面子而装腔作势,选择滥竽充数的行为,并不足取;第二,南郭先生能够成功地滥竽充数,有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外界提供的客观原因。以上所提的第一组问题并没有准确且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仅仅对南郭先生进行了谴责和主观追究责任。第二组问题则过于强调客观因素,想要为南郭先生的行为进行解释。这样的问题也没有能够按照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妥善处理。这样的两组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的偏颇性。相比于前两组问题,第三组问题能够更好地将文章重点体现出来,能够与看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教学目标相贴合。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要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问题。

2.结构的纽结点

所谓的结构纽结点主要是指承前启后的过渡段落,在这些地方进行问题的设问,能在全文重点内容导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且教師在此教学过程中能将各类问题串联在一起,使提问设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这样会让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连接性,也能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感知。譬如,在开展《盲人摸象》这课内容的时候,其中的核心要点是每个盲人只摸到了大象一部分,而且从他们的角度观察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最后大家合起来才是一头大象。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这个寓言故事表面上看很有意思,是否其中蕴含深层含义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断地思考,并开始思考大象的每个部分与大象的整体之间有何联系。其实这篇文章最终的引申含义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找到这个纽结点后,才能做到牵一段而动全局,全篇文章的细节目录都会被“拎”起来了,学生也能清晰整篇文章的脉络。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找到纽结点,给学生各种提示、暗示和引导,学生不但一头雾水,更会有学习无从下手之感。

(二)适时介入,追求问题的实效性

课堂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先要抛出问题打开交互的局面,否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适当地抛出问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一旦过去,互动局面将很难打开,甚至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情景设置、学生初读文章、教师的解析引导等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教学活动中问题介入的机会与深度也是很重要的,另外问题设置的实效性也要把握好,这样能在体现分层教学意识的过程中,为学生群体带来思维启迪的契机。譬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引入四大名著的阅读,其中《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三打白骨精》阅读的时候,学生有着极高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在小范围内用自己的话进行故事内容的概述。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每个阅读小组都要在问题有序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地抛出新问题,但在初期学生思维连贯性不佳,所以有些问题在回答的时候思路中断。教师此刻需要变化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选择场景设置问题。教师让学生思考,孙悟空的本领究竟如何?白骨精的特点是什么?唐僧心理如何想的?教师让学生结合这些场景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问题,在问题回答的时候要论据清晰,论点得当,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通过问题打开自己的阅读思路,进而能顺利地进入到角色阅读中来,这样能更好地强化课堂阅读的完整性。

(三)主旨提问,深化阅读主体

每篇文章的中心都是教与学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便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提炼主旨时,最为重要的便是就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做出有效回答,对于这样的提问方式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学生往往来自于积累。经过大量的阅读和语文学习,学生才能够做到有效地延伸和迁移知识点内容。在研究文章主旨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同时还要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问题都重视起来,这些问题都与主题有相关或者直接关联,对于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风筝》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注意到了吗?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大家能够理清这篇文章在记叙上所使用的顺序吗?对于记叙的顺序都有哪些,你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呢?”“大家尝试一下用一句话对《风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这些问题看起来都非常简单,但却是与学生思考问题的步骤以及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必须要让学生对作者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文章主旨进行提炼,才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作者创作文章时的目的进行了解,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记叙的顺序是记叙文最为重要的问题知识,对这一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将会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主题进行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针对这篇文本进行更高质量的讲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要做到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设定问题,要从理论知识讲起,向着指导与实践应用发展。在这一时间内会展现出很多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区别便是必须要明确,并将提问的作用充分贯彻下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疑问当中进行思考,在疑问当中进行探究,在疑问当中进行主动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考,能够提出更多的建设性问题。

(四)兴趣导向,优化问题设计

兴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的阅读理念和阅读积极性有所提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在思维扩宽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依据,不断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使得学生能在热切期待中进入文本阅读。

譬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雨后春笋》后,为能更好地扩宽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选择了与其类似的一篇课外阅读《雨后》带领学生阅读,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很有趣,小哥哥自己使劲地踩着水,却告诉小妹,小心滑!然后摔了一跤后说糟糕,糟糕!脸上却能散发出去兴奋的尖叫声,小妹妹小心地跑,但是心里却希望能痛快地摔一跤。这种看似很矛盾的心理能真实地再现天真可爱的童心,这种蕴含轻灵的童趣以及浓浓的人文情怀让人看了更显灵动。教师待学生阅读完这段话以后,从“矛盾”点出发开展设计,让学生思考为何小哥哥摔了一跤还会如此高兴呢?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部分学生开始深入文本的世界内进行内容探索,并体验小哥哥踩水后的欢乐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感受到兄妹之间的浓浓情意,虽然没有用语言进行概述,但是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表露无遗。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设之际,从选择优化阅读问题的角度出发,能在精心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将原本阅读教学提问的“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解决掉,在调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在巧妙问题的引领下,更好地进入文本阅读中来,这样能在积极的发现、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阅读内容,理解和把握阅读中的内在情感意蕴,在自主生成或者构建的过程中对文本产生更多的理解,也能借助文字更好地体悟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沈茜.浅谈“支架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探索:提問支架的设计策略浅谈[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3):34-35.

[2]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谭静.分层分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0):3-6.

[4]吴娇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6(9):61-62.

[5]徐梓武.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现状与改进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6):81-82.

[6]张扬.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相关策略[J].快乐阅读,2012(19):39-40.

猜你喜欢

提问设计优化策略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