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精依赖患者导致家庭冲突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疗效分析

2019-09-17张金丽陈统献王传耕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戒酒饮酒团体

张金丽 陈统献 王传耕

近年来,酒精依赖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酒精依赖者的病死率、自杀率和交通事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除危害个人健康外,经常饮酒和醉酒还给家庭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在酒精依赖的病因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相当重要。家庭冲突影响的因素繁多复杂,酒精依赖是众多因素之一[1-2]。本文以由酒精依赖者引致家庭冲突的患者问题作一研究。本研究设计了一套长短期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方案[3],针对酒精依赖者个体的特点,试图以增强个体对酒精危害的识别能力,提高个体对酒精不依赖的忍受力,消除个体对停止用酒后出现一些生理反应症状的疑虑与担忧,矫正酒精对健康的各种误导;以酒精依赖者、亲属(含社会好友)和治疗师三者相结合的认知行为疗法,立足于持续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6月至2010年8月10461人次来本院住院的男性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最终有76例酒精依赖患者引致家庭冲突,其亲属或患者本人要求戒酒的入组。入组标准:(1)符合CCMD-3.1CD-10酒精依赖诊断标准[4-5];(2)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6]总分>6分;(3)药物性厌恶治疗同时予以认知行为干预;(4)由于酒精所致多脏器损害,不能接受药物性厌恶治疗的;(5)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和患者授权书。排除标准:(1)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2)各种因素及家属不愿意接受团体(和个体)认知行为干预。共76例患者符合入组。观察组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1)(2)(3)(5)标准共40例,对照组符合(1)(2)(4)(5)标准36例。两组干预前的人口资料学的比较见表1。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干预前的人口资料学的比较(x±s)

1.2 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相关量表: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MAST由24个条目组成,包括婚姻、家庭问题、自我或他人所认识到的饮酒问题,因饮酒而寻求帮助,工作、社会问题,肝脏等躯体疾患5个方面。此表可以自评,也可以他评,本研究按Skinner的总和法。共有2名临床医师、2名护师参与该项目。其中2名精神科临床医师分别受过中德精神分析治疗班,中国(烟台)行为医学培训班,经测试其评估一致性>95%。2名受过心理治疗护理培训的护师担任团体心理干预及治疗后随访。(1)第1次测查:测查时间于入院时干预前。进行医学检查,以便酒精依赖的影响做出评估。对观察组的40名酒精依赖者来诊为求戒酒,本人与配属均有戒酒意愿,各项检查发现与各脏器损害较为严重不能接受药物性厌恶疗法,予以躯体支持性治疗结合想象厌恶法。厌恶条件法,是行为治疗系统主要方法之一;采用注射阿扑吗啡或投服中药白金丸,达到戒除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划定如何重新建立摆脱非酒不能度日的生活方式,回归家庭关系和谐的蓝图。(2)第2次测查:测查时间为干预后第13周。干预后5年的跟进措施主要建立来访者及其亲属与医生三者联盟关系,创造方便相互交流的条件。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电话号码、通话或短信、微信。交流有无复饮或复饮意念、家庭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之间、工作生活方面等。如何应对和处理家庭裂痕。每年随访≥1次,全过程无脱落患者。

1.3 集体干预过程与方法 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性规范治疗、对症处理等,而观察组在接受厌恶行为治疗外,还要接受团体认知治疗。治疗安排:一批2~6名,施行15次治疗,持续12周,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4周治疗2次/周,中、后期施行7次治疗、约定1~2周1次。治疗30~45min/次。观察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内容包括:(1)疾病知识教育: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协作关系,系统介绍有关酒精依赖基本知识,纠正对疾病的误解,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和治疗程序、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心理治疗的必要性。积极接受自身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安排领悟能力强、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介绍经验,交流心得,从而增强其他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2)营造患者之间的交流氛围,让患者从相识到熟悉,学会倾诉,宣泄情绪,通过有效沟通,学会理解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恢复社会功能。(3)通过角色扮演,让患者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了解自我,树立自信,缩短“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差距,从而接纳自我,调整自我。(4)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到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用正确的认知来代替,从而缓解不良情绪。通过放松训练缓解躯体不适,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处理应激生活事件的能力。

1.4 评估 在基线和第12周两个时间点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独立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团体心理干预对酒精依赖所致家庭冲突的影响 团体心理干预之前,通过MAST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情严重程度、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团体心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对饮酒问题寻求帮助上交互效应不存在明显差异(P=0.12),同时,该项目评分显著上升,究其原因,两组经住院治疗后认识到唯医学心理咨询才是获得正确帮助的途径。见表2。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酒精依赖评分严重程度情况 见表3。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MAST评分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表3 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酒精依赖评分严重程度情况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跟进5年的比较 见表4、5。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跟进5年嗜酒情况比较(n)

表5 两组家庭冲突消解情况比较

3 讨论

本资料中,接受了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整体对酒精依赖得分上显著低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对照组,家庭冲突中的婚姻、夫妻关系获得显著改善,明显优于未接受认知干预的对照组。说明集体心理干预化解酒精依赖导致的家庭冲突有显著疗效。具体到4个分量表维度,除因饮酒问题寻求帮助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外,其余接受集体心理干预的观察组被试者在婚姻家庭问题、自我或他人所认识的饮酒问题、工作社会问题的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被试者。说明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酒精依赖患者在这三方面的效用。正如行为治疗家认为:只要简单的改变一下双方的行为,婚姻就会增加其和谐性,夫妻关系的其他方面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7]。

理性情绪治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Elis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称认知行为疗法。Elis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又常为非理性所干扰[8]。从临床实践体验到酒精依赖的危害多数患者及其亲属对这种因果关系缺乏应有的认识,这对该类患者的戒酒和康复治疗是不利的。研究表明:有效的沟通和对酒精依赖危害相关知识的共同探讨,对患者提供信息支持是有利于患者戒除酒瘾和康复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和化解家庭矛盾冲突,从而增强治疗的效果[9-10]。可见,向酒精依赖者提供与病情相关的知识性信息是一种治疗有效的方法。另外,厌恶疗法在戒除酒也是心理干预经常用到的方法,其对于酒精依赖者渴望饮酒、过度用酒在心理上有强力的抑制作用,这在酒精依赖患者戒酒治疗中得到普遍的使用,使他们面对酒精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改变,为今后继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本资料中在心理干预方法上选择了适合于集体开展,也最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性干预和厌恶这两种方法。一方面,教育性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传递了酒精依赖与家庭冲突密切缘故的信息,指导其正视酒精依赖的因果关系。如何永久持续戒酒,从源头消除家庭冲突的病根,形成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心态,转变成一个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成员相互支持和关爱、功能良好、彼此团结的家庭单位。本研究就诊的均为男性酒精依赖患者,缺乏女性患者资料,无性别对照的研究资料,另外,本资料属于小样本资料,影响研究的全面性。

猜你喜欢

戒酒饮酒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请勿过量饮酒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意外戒酒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Good Ange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