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BDNF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9-09-17田海佳朱程刘林晶刘洪杨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抗抑郁差值总分

田海佳 朱程 刘林晶 刘洪杨

重复经颅刺激(rTMS)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无创伤的物理治疗手段,被运用于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研究表明,rTMS治疗可以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认知功能[1-2],rTMS治疗也被美国FDA推荐用于临床治疗抑郁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通过胞吐作用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研究表明BDNF在抑郁症的发病和治疗中的起着一定的作用[3]。低频rTMS治疗是否可以对抑郁症患者的BDNF水平产生影响,并进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本文连续入组150例抑郁障碍患者,分别给予刺激和伪刺激治疗,试图对此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第一次发病或近3个月未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复发者;(3)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1)除抑郁障碍外,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严重的躯体疾病;(2)有吸烟、酗酒或物质滥用史。依据上述标准在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或病房连续入组1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75例。

1.2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入院后均单一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片,研究期间不得合并其他抗抑郁药。起始剂量为10mg/d,根据治疗需要,在2周内加至稳定剂量10~20mg/d。如有睡眠障碍,酌情使用右佐匹克隆片1~3mg。(2)rTMS治疗:研究中采用YRDCCY-I型经颅磁刺激仪(武汉依瑞德),8字形线圈。刺激组选取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线圈放置与颅骨平行,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为1Hz,每串刺激1s,间歇4s,治疗时间为20min。伪刺激组线圈放置与头皮成90°,其他参数的设置与刺激组一致。入院第2天进行第1次治疗,5次/周,连续治疗4周。

1.3 BDNF血清水平测定 患者入组后和治疗4周结束后次日8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后放入低温冰箱备用。所有血液标本收集完备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BDNF浓度。

1.4 量表评估 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评定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该量表由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7个因子组成,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重。运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5]评定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该量表共有12个条目,分为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注意、延时记忆5个因子,量表测试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分别由2名高年资心理测量室专业人员采用HAMD和RBANS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的HAMD、RBANS得分和BDNF水平;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HAMD、RBANS得分和BDNF水平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刺激组治疗过程中BDNF水平的改变与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

2 结果

2.1 刺激组和伪刺激组BDNF以及认知功能的比较 见表1。

表1 刺激组和伪刺激组BDNF以及认知功能的比较(x±s)

2.2 刺激组治疗前后BDNF的改变与抑郁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改善的相关分析 运用Sperman相关分析探讨刺激组治疗前后BDNF的改变与抑郁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DNF差值与HAMD总分差值以及RBANS总分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0.375,0.314,P<0.05)。

2.3 BDNF差值对抑郁症状以及认知功能差值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BDNF差值为自变量,分别以HAMD总分差值和RBANS总分差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见表2):BDNF差值均进入以HAMD总分和RBANS总分差值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BDNF差值可以分别解释HAMD总分差值变异的21.20%,RBANS总分差值变异的17.30%(P<0.05)。

表2 BDNF差值对抑郁症状以及认知功能差值影响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抑郁障碍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其易复发性,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世界疾病负担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6]。抗抑郁药可使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但常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治愈率并不高,可能与抗抑郁药起效慢,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有关。rTMS自问世以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抑郁症的治疗。本研究发现,低频rTMS可以显著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临床治疗抑郁障碍有效。

抑郁障碍患者除了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乐感缺失等抑郁症状外,还会出现注意力、执行功能以及记忆力和学习等方面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即使患者抑郁症状已缓解,由于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可能依然难以恢复[7]。因此提高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发现低频rTM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前后患者的RBANS总分有显著的提高。

BDNF对脑内神经元的生存、分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减少神经元出现损伤和凋亡,促进受损神经元再生和分化等生物学效应。近年来BDNF在抑郁症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有学者提出“抑郁症的神经营养假说”[8],该假说认为大脑内BDNF含量不足是导致机体出现抑郁的主要原因,临床中抗抑郁治疗可以提高大脑内BDNF的含量,从而提高突触的可塑性和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以此达到抗抑郁的目的。Zanardini等[9]曾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单一采用rTMS治疗4周而不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发现患者的BDNF血清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此研究为rTMS治疗可升高抑郁症患者的BDNF血清水平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然而,也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国外有研究未发现单一接受rTMS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BDNF血清水平存在差异[10],造成这些研究结果之间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实验样本量大小不一,rTMS治疗时间长短不一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发现低频rTMS治疗前后血浆中BDNF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进一步分析发现,低频rTMS治疗前后血浆中BDNF含量的变化与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呈显著正相关,血浆中BDNF含量的变化分别可以解释HAMD总分差值变异的21.20%,RBANS总分差值变异的17.30%。由此可见低频rTMS治疗有可能是通过提高抑郁障碍患者血浆中的BDNF含量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猜你喜欢

抗抑郁差值总分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关注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