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作业成本法”在生鲜配送行业的运用

2019-09-10王耀华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

摘要:生鲜配送成本管控存在着诸多的难点,对成本财务核算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困惑。要强化对生鲜配送的成本管控,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主要就“作业成本法”在生鲜配送行业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为生鲜配送的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生鲜配送:企业管理

生鲜配送企业由于经营的生鲜产品在商品品质,采购价格等管控难度较大,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常常因为损耗率高,成本核算不准确等原因导致成本管控未到位,给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带来诸多困惑。为了强化对生鲜配送企业成本管控,本文针对目标企业在生鲜采购流程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询价比价、商品进销存、销售定价机制、信息化建设、廉政风险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对部分生鲜产品采购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现就生鲜配送企业如何进一步整合优化采购流程、准确计算采购成本、有效提供定价决策依据等提出几点看法。

一、目标企业生鲜采购配送业务成本核算现状

目標企业目前在进行采购成本分析及定价决策时,由于受信息化系统不完备及采购配送过程记录不完整等限制,偏向于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计算与判断,即进行判断分析时只考虑货物采购成本加上相关的直接费用(如采购运输费用、验收费用等),对于间接费用(如采购人工成本、分拣加工人工成本、销售运输费用)的分摊未做细化分析。

二、“作业成本法”模式下成本管控思路

(一)主要思路

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优点:1.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反映各维度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定价、作业与流程改进、客户服务等,提高决策的准确性:2.改善和强化成本控制,促进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完善;3.推进企业基础预算,提高作业、流程、作业链(或价值链)管理的能力。主要缺点:对部分作业的识别、划分、合并与认定,成本动因的选择以及成本动因计量方法的选择等均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操作较为复杂,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等。

(二)案例分析

1.以目标企业7月12日的采购数据与7月13日的销售数据进行试算,选取采购配送数量较大的包菜和西花菜作为对比品项,区分基地采购和批发市场采购作为采购来源进行试算对比,由于同一天不同渠道采购的数量不同,数据将不可比,因此将数量调为一致,批发市场采购渠道的蔬菜按外调菜的加工折率倒算作为采购数量,相关试算结果详见表一。

试算表相关项目说明:(1)折损:基地直采已挑拣可直接售卖,批发市场为毛菜,挑拣产生损耗,外调菜平均折损率(包菜折损约10%,西花菜折损约5%)。(2)单位采购作业:采购人工成本和配送运输费,其中:基地直采无采购人员,单价已含运费:批发市场采购人员2人,承担运送到配送运费。(3)单位现场作业:包括验收1人、分拣54人、加工7人等三个环节,根据配送现场人工成本与工时测算工资率,按照商品数量进行分配,其中:基地直采蔬菜因已挑拣过,品质较好,可减少加工环节作业。(4)单位配送作业:包括运输费用及配送人工54人,目前按配送商品数量进行分配。

2.试算分析:包菜基地直采单位成本2.72元,批发市场采购成本2.5元:西花菜基地直采单位成本10.62元,批发市场采购成本10.92元。试算过程中对部分作业的识别、划分、合并与认定,成本动因选择及成本计量方法的选择等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比如:商品折损率及作业流程损耗的估算存在一定主观因素及经验判断,配送运输作业成本采用货品重量分配(未结合运输路线、车辆大小等因素综合分析)。

(三)对目标企业的适用性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外部适用环境与内部适用条件,对比目标企业的目前业务情况,相关适用性如下表所示:

(四)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1.试算表中除了反映的采购成本,还有补货、售后等难以量化且发生概率及频率不确定的资源耗费难以归集到作业成本中,容易导致采购及定价决策的误判:2.进行采购渠道选择时,除了从价格及费用等量化成本因素进行分析外,还需要从供应商资质、供应能力、到货时间、是否有退换货服务、补货响应效率等非量化维度综合判断后再进行采购决策。

三、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步骤与建议

目标企业未来定位为第三方社会化生鲜配送企业,因应市场接轨的要求,最终必须满足客户需要而设计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进行业务组织和管理。因此,建议目标企业逐步推行以下相关工作。

(一)不断优化内部组织与业务流程

完善采购体系及准确成本核算的前提是有效的数据采集,而有效的数据采集应对公司内部组织与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对各作业过程与成果转换为量化数据,对经营成果与经营效率形成可评估、可考核的数据化管理。

(二)提高信息化程度及精细化管理

目标企业目前商品数量繁多,信息化程度落后,难以支撑单项成本核算庞大的计算量,只有尽快完善信息化系统,才能有效推进分品项分作业动因的成本核算,提高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逐步推行作业成本法管理理念

通过引入作业成本法,增进目标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并重新评估、识别企业流程中的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为企业提供商品销售、增值服务等定价机制寻找更多维度的数据支撑,改善和强化成本控制,提高作业、流程、作业链、价值链的管理能力。

四、结语

总之,对于生鲜配送行业来讲,合理的运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在成本核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生鲜配送企业需要积极地推进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可山,张丽彤,刘彦奇,生鲜电商配送成本影响因素及控制优化研究[J].经济问题,2019(1):108-115.

[2]张愉芩.低碳视角下冷链配送中心成本控制模型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王耀华,厦门夏商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