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办公用房为核心探究非经营性资产管理

2019-09-10托娅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2期
关键词:办公用房现状对策

摘要:我国在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上的工作成效并不显著。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必经之路,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非经营性资产以适应行政单位发展的需要,已越来越紧迫和必要。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中,要准确地追根溯源,寻求解决对策,是进一步深入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为此,本文对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办公用房管理做了细致性研究,望可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办公用房;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近些年,各地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在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控制方面使用了很多对策,并取得了成果。然而,仍有一些地区,在办公用房建设使用和管理维护上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单位的办公用房由本单位自行规划和建设,所以在权属管理、调配管理、使用管理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想与新时代下的行政办公标准相统一,机关办公用房如想完成资源优化配置,需最大程度提升办公用房使用率。所以一定要构建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规范管理调配、统筹规划建设的全新办公用房管理体制。

一、非經营性资产特点

(一)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是非经营性资产与其他资产本质上的区别,其所存在的价值便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为了提供社会的公益性而存在,并不会形成直接性经济效益,但是可以形成间接性效益。如,我国的学校教室、教学设备这些均可称是非经营性资产,尽管学校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会收取相应的费用,但这一部分费用并不是非经营性资产盈利。该行为并不是以求盈利为最终目标,其主要目的为了提升国民素质,并间接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二)非增值性

各非经营性资产都存在价值,即是为社会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并没有被视为资本,在其实施经营活动过程中,在发挥重要价值的同时,对于价值增长并未给予太多的关注,所以与保值并不存在任何关系,只是一种非生产性消费而已。

(三)无偿性

我国的一些非经营性资产通常都是利用财政拨款或者是以行政划拨的方式来实施整合配置,所以,对其占有使用部门而言,是无偿使用与占用的一种行为,这种无偿性并未涉及到服务对象,因此在服务的同时还可收取一定的费用。

(四)产权不完整性

产权完整,不但包括财产占用与使用,还包含财产的受益及处置。现时期,我国的非经营性资产并不具备财产权。我国非经营性资产使用风险较大,但是这类风险并不由单位来负责,而是由财政来担负,所以,非经营性资产仅限制使用权,不具备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处置与分享权。例如,某机关办公楼,机关仅对其拥有使用权,然却并不具备别的财产权。

二、办公用房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非经营性资产也可称为行政事业性质的国有资产,其特点是:由各人大机关、各级政府部门、政协、公检法、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依法占有。在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一)管理认识落后

在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和改革方面,依旧处于摸索和研究时期,还没有突破思想认识上的束缚,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和财政管理是融合在一起的,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二是非经营性资产的监管主体和相关责任实际落实并不清晰。三是非经营性资产创新受利益干扰严重。

(二)管理目标受到限制

当前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模式仍使用的是计划经济下的形式,在过去几年的改革中,曾尝试着解决相应的问题,然而由于改革还不够深入被叫停,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思想中认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改革不会对政治体制改革目标要求的实现产生促进性作用。其次,认为改革后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会形成法制化。第三,不认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应以逐步程序的形式实施定额管理。

(三)管理力量需进行整合

在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认识达成一致后,仍存在力量分散问题,为此很难进一步深入管理与改革创新,有很多改革措施都无法解决实质上的问题,致使在整个资产管理中,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设置管理和日常管理存在错位现象,彼此间交流并不多,针对所形成的问题,也时常因处理意见存在分歧而很难形成合力来解决问题。

(四)管理基础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当中,有非常重要一项内容,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由于管理基础不足,所以一直都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各单位领导只对建设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视,对基础管理重视度不足,仅关心数量而却不注重质量。二是管理技术不真实,有很多无账、账目不清或是账目不真实的情况存在。三是管理标准基础存在不合理,在一些账簿当中没有将土地价值反映出来。四是管理基础存在不稳固的情况,直到现今都没有构建针对管理的数据库系统,致使管理过程中综合性较薄弱。

(五)依法处理的规范性不足

资产管理就是对其开始形成到最后退出整个过程实施监控:对于资产中所产生的不适用和不实用与毁坏的情况,需基于产权关系来依法处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些单位对于资产的处置,不能依据相关标准及规定来开展工作,在进行出售、调拨、报损及报废工作时,经常不按规范执行,躲避制度的监督:严重的还会借着处置的因由,无底线的吞噬国家财产。

(六)管理工作中经常将占有权和所有权混在其中

所有权和占有权并未依法进行分离,如此使资产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一些单位会将这两种权限混在一起,将国有资产的利益与小集体利益融为一体,阻碍政府部门管理权限的执行。如闲置房产与土地,相关部门根本无法介入实施管理工作,最终这类资产便成了单位谋取本单位与个人利益的基本条件。

三、加强办公用户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实施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前提条件。所以需保证制法、执法、用法三方思想都全面针对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同时还要做好四个认识的统一,即:第一,要想充分做好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一定要结合改革具体思路来实施:第二,要上层和下层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第三,必须确定问题和掌握问题的实质,才可以保证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后,一定要严格遵从相关法律法规来实施非经营性资产管理。

(二)制定必要并且可行性法制制度

从当前的具体情况来看,《会计法》虽然已出台和执行了多年,然而仍需逐步增加资产管理上的一些内容,由此让法律更加健全。另外还需基于国有资产管理维护来实施《政府采购法》,并在恰当的时机来编制《单位国有资产管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三)构建政府专属的资产操作中心

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将单位资产所有权收回,并构建政府专属的资产操作中心,处理资产闲置及官僚主义的一些问题。具体做法是:首先,需结合法律相关规定,将土地房产产权内的所有非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都统一归到政府的资产操作中心当中,而使用单位仅具备使用权。其次,将闲置的资产都划归到政府的资产操作中心当中,结合政府非经营资产的相关规定,实施统一性的经营及管理。再次,需因地制宜设置预算单位的资产配置体系及标准,处理好现时期资产标准混乱的问题。最后,需确定政府内的资产操作中心的责任与权利,保证非经营性资产权益安全性。

(四)构建资产处置标准机制

针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报损、报废、凋拨、出售或是销账等处置工作,现时期仍没有准确的参考标准,需在统一标准下进行集中性的处理,将资产处理的相关工作列进财政工作内容当中,利用逐渐完善,让其变成实用性强、时效性高的依法处理机制。首先,需经过行政部门的授权,保证构建和操作此职能的相关部门可以权责统一:其次,需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处理好现时期对非经营性资产统一处理产生影响的各类问题:最后,需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在做好清理资产和核定资金工作前提下,利用构建管理的规范性数据库,来对基层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了锯和掌控。

(五)强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责任监管力度

各级政府的财政属于非经营性资产所有权的监管部门,需在制法、执法方面承担责任;所有行政主管部门属于掌握资产使用权的上層部门,同时也需结合相应法律规定下的监管权力,对于基层资产实施责任监管工作:资产使用部门需始终坚持责任心,做到效益使用、按需购置资产,并保证资产价值最大化。

(六)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清理资产和核定资金工作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可以有效促进财政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因具体资产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因此需固定时间进行清产核资工作。此工作的有效实施需特别注意的是:首先,需依据规定,对盈亏实际情况进行核查,从而做好恰当的处理,有效锯决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其次,需切实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并将这一项工作有效的落实到财务监管的工作中来,促进资产有效运行。

四、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行政机关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所以一定要构建与健全相应管理体制,并严格依据我国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法律规范来开展,各级部门需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统一进行管理,由此真正把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高效性,更高效地为行政事业部门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春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透视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289.

[2]赵亚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8,205(31):201.

[3]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加强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J].中国机关后勤,2018.

作者简介:

托娅,北京天岳恒房屋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猜你喜欢

办公用房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国管局:严管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垂管派出机构办公用房
我省首次试点协议使用省直机关办公用房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