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路径探究

2019-09-10李淑珍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2期
关键词:制度完善中国特色制度建设

摘要:本文将通过回顾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面的历程,介绍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社会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探究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制度完善

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正在完善自身的企业制度。制度建设至关重要,是确保国有企业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更是保证国有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一以贯之。

一、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改革历程

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以来,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主要可分为四大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年)

此阶段主要处于1978-1992年,其属于国企制度改革初步的探索阶段,拥有大量成就,也为后续的改革积累了大量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显示,当时我国经管体制最大的劣势是权力太集中,要求下放权力,确保国企拥有一定的自主经营管理权。为此,先后实施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济承包责任制等,进而实现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有效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有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下阶段改革奠定基础。

(二)制度创新阶段(1992-200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要依法依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大大加快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

(三)纵深推进阶段(2003-2015年)

此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中心工作展开。组建了国资监管机构(国资委),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构建經营业绩考核体系、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国有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框架,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阶段(2015-)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了明确要求,包括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等。同时,《意见》也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指明了方向。

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朝着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努力探索、前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攻克。

(一)政企分离不彻底

从行政层面来看,政府的主管机构(国资委)和国有企业是上、下级关系,即国有企业归属行政的主管机构管辖。主管机构能够对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调配和任命,同时对企业自身经营、生产的主要方向加以调整,有些市场化生产经营项目仍实行审批制。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对主管机构行政干预进行埋怨的同时,也希望从主管机构获取充足的补贴和投资,政企分离的不彻底,不仅使国有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政府,更使其自身的发展及存活能力被严重削弱。

(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国家和民众所有,国资委代表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以“出资方”的身份派出监事、产权代表以及董事。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但国有资产在产权结构中占比极多或是全资,导致国有大股东“一股独大”,很多权力都被集中,以致董事会和监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内部比例过大),出现董事会内部人控制和关键人决策现象,监事会难以发挥应有监督作用,而经理层基本沿用行政任命制,任期目标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及退出机制。“三会一层”权利的层次性、分工的明确性和责任的清晰性无法有效实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部分国有企业工作薄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探索加强国有企业工作的有效方法,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近几年的巡视巡察反馈中看到,不少国有企业工作存在被弱化和边缘化、缺乏活力、对国企领导人员监督不到位、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和行使党管干部职能缺乏有效途径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党组织政治优势的发挥,影响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与作用。

三、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

1.要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为党员的兼任党组织副书记,适当增加进入董事会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确保董事会成员中的部分人员在履行好董事职责的同时也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责任,经营层在执行过程也能确保发展方向不偏离。

2.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将工作要求写入国有企业章程,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确立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并厘清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确保黨组织意见得到体现,又维护董事会的决策权。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强化履职行权监督。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确保关键岗位人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廉洁白律。此外,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权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二)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对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进行建设和改革,其本质目的便是将市场、政府以及企业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使其各自的功能得以有效地划分出来。在以往的制度中,政府方往往占据主导位置,企业功能被削弱。然而在现代化的改革进程中,政府依旧应当占据主导位置,同时成为改革的决策方以及推动方。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当及时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符合其变化需求,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并对国有企业科学分类,根据企业性质采取不同管理手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着重管理关系国家安全、民生等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对一般性行业尤其是处于完全市场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应放宽管理束缚,将本属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利归还给国有企业,让企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和凋节,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三)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样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精神,对条件成熟的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切实解决股东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

2.重点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切实提高董事会外部董事比例,落实一人一票表决制度,并强化董事考核评价,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切实锯决一些国有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监事会也要引入外部监事,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力量,进而取得监督实效。

3.健全经营层选拔、激励、约束机制。职业经理人是一种职业,而非行政职务。要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逐步采用市场选聘模式选拔经营层,吸引更多的能人志士加入国有企业,同时对选聘人员下达聘期经营目标,健全考核评价、奖惩及退出制度,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进而有效激发经营层的经营主动性和潜力。

四、结论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构建“党的领导、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任重道远,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保障国有企业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参考文献:

[1]罗虎.“国企模式”: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制度路径[J].现代国企研究,2017(zl):74-79.

[2]李新民,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现实选择[J].现代国企研究,2017(17):36-40.

[3]刘嫣.新时代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问题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48+51.

作者简介:

李淑珍,龙岩交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龙岩。

猜你喜欢

制度完善中国特色制度建设
司改背景下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制度之完善
浅析股灾中的中国式熔断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