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分析

2019-09-10李雯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2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分析会计电算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重点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对就业率和就业水平来看,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学满足了社会的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顺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分析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促使我国各行企业体制不断改革。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对生产和服务于一线的技术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我国重视对技术性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教育是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基石。我国的高职院校(即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同时也是组成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负着为社会输出一线技术人员的使命。高职院校提高学生教育质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管理。通过对信息化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会计工作模式,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为了高职学生能够顺应企业需求,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以下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分析,以就业为向导,对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改革研究。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高职院校教学目标

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打造会记行业高技术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企业高技术人才的输出基地,应该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教育。

就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来看,基本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同时也配备了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体现了高职院校为顺应企业需求做出的改变。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在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教育仅存在于初级阶段,只注重于学生们财务软件的操作教学,还不能够完全顺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该加强高职学生的岗位复合与职业转换等方法的培养,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应对社会的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新内容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会计工作的自动化,同时也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以ERP系统为例,它是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将企业的供应、生产、分销以及售后环节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的协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系统集物流、人流、财流和信息流于一身,实现企业财务系统的自动化管理。通过高职院校的教学,高职学生具备更多的就业空间与就业方向,可以胜任会计核算类的出纳、工资、成本往来以及总账的工作,也可以胜任库房管理、企业采购、销售以及统筹等工作。四、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创新

(一)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实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求高职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就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来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通过课堂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只能让学生们初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们熟练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的技能水平,同时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拓展也受到了局限性。所以,高职会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学习内容和课件,搜集并上传教学相关视频,鼓励高职学生进行在线点播观看,并实现在线作业的布置工作,让学生们能够实现线上自主学习,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们的会计电算化学习质量。

(二)模拟岗位就业环境,建立体验式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环节过于单一,仅限于学生们通过电脑进行独立完成财务业务的学习和锻炼,跟实际企业的岗位相差甚远,在实际企业的会计T作中,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不同,各司其职,并相互制约。高职教师应积极开展情境式教学模式,让高职学生们感受到企业会计的工作情况,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们感受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会计电算化学习质量。

(三)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化,每位学生的个性、习惯、智商以及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导致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高职教师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根据学生们自身不同的特点,实行分层教育和分层评价,满足学生们对各自就业岗位的需求。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分层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差异化进行教学,在课堂任务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针对全体学生学习内容的设计,还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对应的评价,给予学生们不同进步程度的鼓励,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管理。通过对信息化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会计工作模式,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旨在根据社會企业的人才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条件,以就业为向导,向社会输出具备高水平、高素养以及高技术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应积极了锯社会需求,积极提升教育水平,转变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顺应时代的改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输出,让学生们也可以学以致用,学有所得,实现高职院校与社会的零距离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敏.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5.

[2]闵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建设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3]曾细花.浅谈角色扮演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探索,2015

[4]朱于平,向成统,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研究[J].施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7.

作者简介:

李雯,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教学分析会计电算化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