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电商发展研究

2019-09-10陈雪强贾欣月孙嘉伦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2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农业

陈雪强 贾欣月 孙嘉伦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然而在廷边州一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作者通过考察探究州内村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延边州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深度融合

农产品的流通与营销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搭建网上销售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是解决产品流通与营销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延边州汪清县、和龙市、图们市等地村落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州内一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和农业的融合还仅仅处在起步阶段,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州内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的深入结合。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一)人口结构

2015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约为16%,而在延边州农村地区,部分乡镇甚至超过50%。走访中我们发现,留守在村落的以年纪较高的老年人居多,除驻村干部外,在村子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或者干脆定居在外。

(二)环境条件

延边州自治州地处温带,属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日照时数高。同时,州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延边州产出多种农产品,如有机大米、各类粉条、黑木耳、人参、土面、杂粮、药食用菌、蜂蜜等,质量上佳。

(三)电商发展现状

延边州电商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敦化、延吉、和龙、安图4个县(市)先后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汪清、敦化纳入“国家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行列。但电商在农村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绝大部分村落电商发展仍是一片空白,农产品售卖仍是通过传统上门收购的方式,一小部分村落已经开始发展电商,比如通过微信平台上开网店等,但规模较小,受到种种因素限制难以腾飞。

二、延边州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参与度低,规模小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事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打拼、冒险的精神也在渐渐减弱。另外,受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思维影响,村民更相信实实在在的传统实体经济,在电商活动中涉及的商品或者服务,不像传统的实物交易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人们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低。种种因素下使得电商在村落的发展运行始终只涉及一小撮人,大部分村民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的现象。

(二)线上订单不稳定,销路有限

州内农村农产品质量上佳,但产品知名度较小,在电商起步阶段,接收到的主要是来自州内城市的小额订单。然而,州内农产品供给丰富,市场有限,競争激烈。对于来自其他省市的大额订单没有专门的渠道更是难以顺利达成。线上订单的多少和规模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限制了村民将做电商作为主业,对于村民来说是电商更多的是一种额外收入,投入精力有限。

(三)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始终是制约我国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州内农村地区这种情况表现的尤为突出。电子商务涉及的专业技能众多,如网店搭建等网络技术,还需要熟练运用产品包装、宣传推广等营销技巧,这对电商专业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州内农村与发达地区相比竞争力弱,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人才缺口非常大。

(四)物流体系不完善

州内快递网点铺设在很多地区只到了县市一级,乡镇、村落没有网点,基础设施不完善。“最早一公里”物流配送服务陷入困境,接到订单的村民往往只能白行前往县市网点邮寄,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损耗,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很多村落地处偏僻,距离县城远,前往耗费时间长。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落后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逐渐将关注点放在了产品质量上,人们总是对优质无害的农产品青睐有加。各村农产品质量上佳,但“三品一标”的认证还没有到一个较为完善的阶段。

三、解决措施

(一)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村民参与度

首先,前往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邀请示范典型进行宣讲,使村民了解电子商务在创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其次,组织一批村民前往电子商务示范区域参观学习,回村之后以点带面,促使村民形成对电商的兴趣。最后,村委可联系专业人士对村民进行培训,正确进行网络交易,逐步消除村民对电商的顾虑。

(二)整合资源,多种形式打开销路

鼓励一部分比较踊跃的村民通过承包、成立农业合作社等手段整合散乱的资源,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①主动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州内销货大户建立合作关系。城市人口密集且经济条件良好,对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强烈,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每天农产品销量巨大,村落可主动寻求与之建立合作关系。②举办购物节、旅游节等,建立农产品采摘体验园。各种大型的促销活动总是能吸引到大量顾客,另外田园生活一直为城市居民所向往,举办旅游节吸引游客,在体验园进行采摘等活动,进而刺激游客购买欲望,由游客白发将产品带进城。③参加博览会。

博览会规模庞大,内容广泛,展览者、参观者众多,其中潜藏着优质客户。村落可主动参加博览会,推广产品,提升知名度,开拓销路。

(三)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

①对村民进行培训。村民掌握很多生产种植知识,通过专业的培训提升村民电商方面的技能,使其中一部分村民成为复合型人才。②吸引原籍人才回流。政府要主动承担起管理责任,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外出人才回乡创业。③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吉林省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如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工商学院等。村集体可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高校人才的帮助推动电商发展,吸引甚至留下人才,高校也可在农村电商这个广阔的实践平台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真正将理论实践结合,实现共赢。

(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政府积极引导村落与县内实力雄厚的快递物流企业如物流园区等建立合作关系。二通过政府层面积极用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与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对接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万企”计划,大力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在各乡镇、各村落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点建设,推动形成县、镇、村三级一体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促进互联网和农业、农民、农村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品牌建设,形成特色产业

村落对本村拥有的农产品数量、质量等进行数据采集,从中挑选m特色鲜明、质量上佳的产品,集中力量对这些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在种植培育方面规范步骤,提供产品最适宜的环境,争取让产品质量更上一层:组织申请三品一标认证,让消费者,提高产品认可度:在产品包装设计、网店陈设、宣传等方面邀请专业人士等。通过这些措施争取打响品牌,以特色产品提升村落知名度,进而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形成“一村一品”,甚至“一村多品”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丹,王宸圆,曹倩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联动融合模式探讨:以金华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0):18-19.

[2]郭志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2019(8):54-55.

[3]唐瑶.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研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193-195.

[4]钱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农业经济,2018(11):108-110.

[5]王超,龙飞扬.“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浅析:以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4):293-295.

作者简介:

陈雪强,贾欣月,孙嘉伦,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农业科学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