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9-09-10张斌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疗效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斌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医骨伤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42例对照组和42例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理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按摩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

66.67%,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明显。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手法;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08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病、高发病疾病,主因腰椎间盘不同部位(如纤维环、髓核与软骨版),特别是髓核伴有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变后,受到外力作用,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由破裂位置突出到后方或椎管中,使得相邻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引起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疼痛麻木等综合症状。当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众多,常见的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牵引、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其中首选保守治疗方式[1]。近年来,洛阳市按摩医院应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详细情况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一般资料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洛阳市按摩医院就诊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伴有语言障碍,接受保守治疗无效、伴有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21~65岁,中位年龄(42.36±3.5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2.36±0.56)年,椎间盘突出节段:L3~L4节段7例,L4~L5节段20例,L5~S1节段15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19~68岁,中位年龄(42.31±3.52)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2.38±0.54)年,椎间盘突出节段:L3~L4节段8例,L4~L5节段20例,L5~S1节段14例。借助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理疗,具体方法为:在急性发作期提醒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体位自由,但是每次卧床时间不可过长,提醒患者在站立活动时应该佩戴腰围,从而减轻对腰椎的负荷,在平卧时刻将腰围解除。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包含:

理筋手法。(1)掌按法。医师将双手手掌重叠,掌根由上至下沿着腰椎棘突往对侧推按,力度由小变大,反复5次,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2)指柔法。在患者的病患处,包含腰骸关节、棘突及周围软组织、骸骼关节等部位,开展轻柔的回旋运动,注意力度要轻柔,幅度要小,直到减轻患者患部压痛,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3)拉肩推腰法,在行右肩推腰时,医师立于患者左侧,将左手放置在患者肩关节前侧,右手的手掌从胸7棘突对侧旁,随拉肩向后角度的增加,右手手掌从上至下按压至腰3棘突,每侧按摩时间为。(4)拉腿推腰法,在拉患者右腿推腰时,医师立于患者左侧,左手的手掌放置在患者患处腰骸部,将右手放置在膝关节上方约3cm處,随拉腿向后角度的增大,左右有节奏的推按患处,没侧时间按摩时间为30S。

1.2.2规范斜扳手法。

(1)准备。取患者侧卧位,让患者身体保持水平,上侧腿尽量屈膝屈髓,将下侧腿伸直,医师在患者正对面立于床边,将手指放置在病变节段上下棘突处,指导患者将其作为支点,肩朝后,挺腹,髓朝前,将腰部旋转至最大幅度。(2)锁定。医师将双肘放置在患者的肩前和髓后,髓后的手肘固定不动,而肩前手肘轻轻地逐渐推肩朝后,直至出现明显的固定感时便完成锁定。(3)扳动。推拿医师双肘分别往斜上与斜下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相对推挤2~3次,然后在患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医师用腰部带动双肘顺势发力,扳动的幅度控制在3~5°,完成斜扳动作并伴有弹响声,但无需强求。待完成上述动作后,再采用相同的手法按摩对侧,每隔1日治疗1次,每次20min,以连续3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腰痛评分。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判定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并将其分作3级,即显效、有效与无效。其中显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升超过70°,能正常工作、生活与学习;好转:腰腿痛症状缓解,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腰腿痛症状加重,病情无任何好转。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改良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痛评分法(JOA)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该评价量表内容包含主观症状、日常生活活动障碍以及临床本症,分值为0~29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明显[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开展,n表示患者例数,百分数和均数分别表示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用X2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6.67%。由此可见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健康教育后,实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骨科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因为缘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因为遭受外力导致纤维环的结构出现破裂,内部的髓核向后突出或者脱出,从而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和刺激以及血管脊髓等伴有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的一类病症。在发病早期阶段,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麻木、腰部或腿部疼痛,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运动受限情况,随着病程的发展,一些患者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发生神经功能丧失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给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从中医视角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归入“痹证”“腰腿痛”范畴,该病发病病机即气滞血癖,痹阻筋脉,经络雍滞,不通则痛,血管受压,代谢产物累积于腰部使得疼痛迁延难愈。中医骨伤推拿作为中医骨科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摩的方式有助于促进病灶部位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通过按摩的方式还有助于增加椎间的间隙,促使突出物回纳,减轻神经压迫的程度。不仅如此,中医骨伤

推拿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助于激活患者机体的疼痛抑制系统,有效的改善病变部位的内环境,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感[4]。

在本文中,同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和常规理疗的患者相比,中医骨伤推拿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常规理疗治疗的总有效率66.67%,并且缓解患者腰痛情况比常规理疗更为明显,肯定了中医骨伤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这主要是因为通过中医按摩的手法,能够有效纠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关节错位和功能紊乱等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突出物或者神经根等位置,减轻压迫,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卢燚,张玮.穴位按摩结合中医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雜志,2018,45(10):2183-2186.

[2]孟瑞珍.推拿按摩与中医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412-413.

[3]周延辉.中医按摩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122-123.

[4]李华新,赵立.中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06):50.

猜你喜欢

疗效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
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69例临床分析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