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怎么“整”?

2019-09-10张小燕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图谱脸谱绘制

张小燕

《上下五千年》是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著,讲述了中国的实史,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为一体的优秀历史读物。历史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是枯燥乏味的,而林汉达先生编写的《上下五千年》却把历史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中,用词讲究,述说生动,读来趣味盎然。考虑到《上下五千年》共两册,有372个故事,阅读量较大,笔者将阅读《上下五千年》作为一项寒假作业布置了下去。然而,在新学期的阅读交流会上,能就书中的内容或某个人物说出一二的学生屈指可数。可见,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如果想让全体学生都能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并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亟待氛围的营造与教师的引导。

一、切入阅读主题

怎样开展整本书阅读?翻开目录,从《盘古开天地》到《毛泽东勇赴“重庆谈判”》,伍子胥、商鞅、孙膑、刘邦等引发了“是历史成就人,还是人创造历史”的争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等人的科学成就,又让我们豁然开朗:人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英雄。如果要为《上下五千年》选择一个可以切入整本书阅读的主题,那么“我心中的英雄”无论是从整本书的编著特点,还是“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的角度,都是很好的选择。

二、设计系列活动

根据“我心中的英雄”这一主题,笔者设计了“绘制英雄图谱”“讲述英雄故事”“演唱英雄歌曲”“创作英雄脸谱”系列阅读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在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中透过一个主题深入阅读《上下五千年》,促使其在反复阅读中形成能力,以获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乐趣。

(一)绘制图谱——句画英雄概貌

绘制英雄图谱是从目录导读课开始的,五千年来涌现的英雄人物浩若星辰,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但他们又有相似之处:或在追求正义的路上勇往直前,或在民族大义上舍生忘死,或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愤图强……根据目录中的题目,我们绘制了英雄图谱的一级导图,并进行了二级导图甚至三级导图的拓展练习。在忧国忧民的一级导图下,我们绘制了林则徐—浩气长存—《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呐喊》系列图谱。课后,学生利用这样的方法,通过目录索引通读了全书,根据自己的探究与理解完成了一份“我心中的英雄”的思维图谱,在班上召开了交流会,并进一步修改了图谱。这样的活动,让五年级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了统整阅读的意识,整本书的人物形象也在阅读与绘制导图的梳理中更系统与清晰。

(二)讲述故事——展示英雄形象

故事会上,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带小手抄上台?于是,我们上了第二节导读课——借助手抄讲故事。如何到故事中提取手抄信息,哪些信息能概括出人物的英雄形象?学生的探究意识更浓,对文本的阅读更加深入,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应用意识。讲述者凭借手抄的脉络提示,将故事讲得具体生动,人物的英雄形象也得以凸显,座上听众可以得到问题抢答或见解分享的互动机会。故事会从阅读探究中来,到表达与交流中去,阅读成了有趣的事。

(三)演唱歌曲——欣赏英雄风采

在交流曹操的故事时,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歌曲《曹操》,萌生了演唱歌曲的想法。我们正在读的英雄人物,他们有很多故事都被创作成了歌曲,如《成吉思汗》《戚继光》《包青天》《武则天》等,学生通过歌曲《武则天》唱出了自己的理解:“入宫是才人,她不是皇家根,一步一席一叩首,指点江山几时春。从来就是女作卑,从来就是男当尊,男尊女卑了几千年,小女子抖回精神。”歌词的神韵美,曲调的音韵美,让其形象在学生心中立体起来。

(四)创作脸谱——探究英雄文化

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了脸谱的画法后,为英雄人物创作脸谱的活动再次掀起了大家的研读热情。他们又一次深入阅读了故事,阅读了人物相关的资料,探究了脸谱知识,对创作意图进行了说明,并举行了作品展。学生创作的鲁迅脸谱用了大量的紫色构图,她认为鲁迅先生的思想深邃,人物个性深沉,所以要选择紫色,还用上了号角、刺刀和阿Q等元素,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还有学生创作的朱棣脸谱用上了黑色、黄色、蓝色、银色和淡青色,她认为朱棣生于战场死于战场是勇猛的,朱棣一生气就处死人又是暴躁的,他性格里充斥着桀骜不驯要配上蓝色,又像曹操一样多疑要用银(白)色,蓝色加绿色等于冲动勇猛,英雄的形象是丰满的,学生的创作是合理的。

三、经历阅读过程

笔者努力通过活动推动学生阅读,让学生真正经历阅读,从中体验阅读方法的应用,并在活动中绘、讲、说、思,以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深入探究

著名特级教师何捷曾说:“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启发,就在于激活。”从“绘制图谱”到“创作脸谱”,这些活动相对独立,却又内在勾连,层层推进,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打开《上下五千年》,甚至去阅读相关链接,由一开始散漫读走向了探究读。读目录绘导图,他们初步探究了五千年来“英雄人物”品质中的相通与相似处;读章节讲故事,他们探究了英雄形象的把握与表达;读歌词唱赞歌,他们在歌词与书本的对比阅读中探究了另一种表达的精彩;读形象创脸谱,他们深入探究了故事背后的复杂人性。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探究,都要再次阅读,活动让阅读有存在感。

(二)掌握方法

到了小学高年级,浏览、略读、精读的阅读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应该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应用。在绘制英雄图谱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浏览整本书,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梳理;在讲故事与创作脸谱的过程中,则需要精读整本书,去理解、判断、欣赏。不过,学生未必能自主领悟并应用这些阅读方法,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不同阅读方法的应用。

(三)拓展思维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六个能力元素: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绘制图谱”活动,让学生对篇章进行了分析、概括等,使整本书阅读有了提炼、归类与对比;“讲述故事”活动,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复述、解释与评鉴,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与表现能力;“演唱歌曲”活动与“创作脸谱”活动,因为要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学生经历了主观性理解,有依据地引申、拓展了阅读内容,形成了独到的见解。

整本书阅读,怎么“整”?對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放手自由阅读,不利于全员参与,亦不能更好地保证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整本书的文本特征,设计并开展主题系列阅读活动,让整本书阅读在活动介入中有指导、有带动、有交流,这对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图谱脸谱绘制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画脸谱
绘制世界地图
图表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
神秘的不速之客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