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个性化问题驱动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2019-09-10孙敬陶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译林个性化文本

孙敬陶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师生间的对话。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对有效组织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极为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教师可以从学生学情出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能独立思考、主动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的惯性思维、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储备会影响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然而,教学中教师常使用一些千篇一律的问题进行提问,这些问题虚假且空洞,不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如在初读某篇短文后,教师提问“Do you like it?”此时,学生千篇一律回答“Yes”,这样的提问并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才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一、以尊重差异为导向的个性化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仅要承认这个事实,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问题设置。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梯度的问题,相对简单的问题面向基础较弱的学生,中等难度的问题面向中等层次的学生,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针对基础高于一般水平的学生或作为小组讨论的题目。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问题牵引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从而推动教学逐步展开。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7 At the beach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句。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Is Paul collecting shells?等问题,此类问题比较简单,可以引导基础较弱的学生来回答,目的是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并能够对collecting shells有基本的了解与掌握;二是How’s the weather today?等问题,此类问题面向学习中等的学生,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之前的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并在文本中查找答案;三是Do you like going to the beach?Why?等问题,这类问题是为学习程度在中等偏上的学生设计的,学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思考,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也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体现。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对学生的特点有所了解。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 You and me一课时,文本通过对话的形式使学生学会询问和表达自己的身高体重,这个话题是学生喜欢的话题,因为学生平时也喜欢互相比较身高、体重等。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从猜一猜某一学生的身高、体重入手,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不过,班级里有个别学生的身高低于学生的平均身高或体重高于学生的平均体重,这样的学生可能会自卑,如果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并以这类学生为例,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教师保护此类学生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以开放性问题为引领的个性化问题设计

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s)是一些不能轻易地只用Yes或No等简单的词或数字来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全面的思考、组织语言后给出答案。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可以有效提高其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教师在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其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教师可以为开放性问题设置简单的答案框架,如I think....or I believe....等。

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 Schools of the future(文本大意:未来的学校与现在不同,可能在海底,还可能在山顶或是太空,学生上学不用带书本,只需要带电脑来学习)一课时,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未来学校的样子,语言框架可以是:In the future, school will be different. It will....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阅读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未来学校的印象,语言框架可以是:I like/don’t like the schools in the future, because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话题的语言表达,可以促使学生边思考边理解文本,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想一下自己心中未来学校的样子,提供的语言框架可以更加丰富,如They will be .... We will/won’t .... There will be/won’t be .... I will /won’t ....等。随着阅读教学的推进,学生所表达的个性化观点也越来越深入,促使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提升。

当然,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教师可以提供表达框架,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表达热情。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问一些Why(为什么),How(怎么样),What’s your idea?和What do you think?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与交流。

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7 Toys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类开放性问题:Mary has many toys. She wants to bring her toys to school. what’s your idea?并为小学生准备Agree 和Disagree 两个牌子,学生在经过思考后,可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丰富多样的观点和理由,这是学生深入思考后的结论,更是逐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过程。

三、以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个性化问题设计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要基于学生的学情。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努力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媒介,使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之变为自己的知识。

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The fox and the grapes一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四年级的学生对图片有着浓厚的兴趣,直观的图片对学生视觉的冲击远远超出文字对其学习动机的刺激。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以“picture reading”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可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表达。

总之,教师提出问题的泛化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提问方式必须摒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如有必要也要酌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追问。同时,教师也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学会等待,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表达空间,促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教师还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H19001-GH19775。)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译林个性化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