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驱动的英语文本解读

2019-09-10张春开杨建芬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张春开 杨建芬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文本解读不够深入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来解读文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标题、内容、留白、關键信息和现实价值的解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理解信息、关注内涵、发展思维的整体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问题驱动;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很多教师困惑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得分总是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文本解读的深度达不到命题人所要求的理解深度。阅读模式似乎千篇一律:读前“有趣热身”,读中“提问和应答”,读后“热烈讨论”,最后“语言点讲解”。教师在讲解文本时,总有围绕语言知识讲解的惯性,缺乏对教材文本深度解读的意识和自觉,常态的文本理解“一不小心”就成为“走过场”。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之所以盛行,就在于其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备课不累,看似兼顾了课堂活动和应试,实则对文本信息的处理过于简单,对文本的解读浮于表面,无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及其传达的深层含义。学生缺乏思维过程的体验,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也就无从谈起,最终导致教学和应试的脱节,学生阅读能力无法提升。

无论是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还是从高考英语试题对深度解读文本的阅读技能和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侧重,我们都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是当下和今后一线英语教师必须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深度文本解读,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和驱动。问题可以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脚手架”,能够助力学生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促使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问题驱动教学的概念阐释

问题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阅读文本,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驱动能深入挖掘文本隐含信息,拓展文本内涵,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文本解读向纵深延伸。

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科学地探讨文本材料中的教学价值,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认知,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教师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质量和层次。问题设计的好坏和层次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方向、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的研读文本,力求接近或达到文本作者的原意,找准设题点,引导和协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

二、问题驱动下的英语文本研读

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二单元阅读文本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USA为例,谈谈如何以问题驱动去解读文本。文本取材《美国生活》杂志,主要讲述美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具体介绍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两个群体对迁徙目的地的偏好及原因。文本内容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现象,很有现实价值。笔者在研读文本后认为,人口流动趋势及不同群体选择各自迁徙地偏好和原因应是作者表达的表层信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深层隐含意义应是人口流动现象对国家、区域、环境、经济、群体等产生的影响以及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应对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解读,可以有效落实文本的现实价值。在文本中,问题的提出、原因的分析绝非本节课最终的教学意义所在,引导读者思考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才是文本的价值指向。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做出了相应的解读。

三、问题驱动下的英语文本解读

为使文本解读得以有效开展,笔者要求学生不要提前看文本,因为预习会带来思维上的先入为主,从而限制思维的发散,不利于文本解读的深度推进。授课时,笔者通过问题驱动,层层推进,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本内涵,带领学生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多重对话,使学生接近或获得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一)解读文本标题,预测文本内容

标题是文本主题的高度浓缩,对标题的解读有利于预测文本内容,迅速抓住文本主旨大意。课例文本大标题为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USA,小标题为“Aging in the sun”和“Bright lights, big cities”。笔者基于问题驱动的理念,设计一系列问题驱动学生对标题的解读和对文本的预测:

Q1: Have you ever left your hometown?Why?If not, what about your parents or your friends?

Q2: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move if you could choose a place to move to?Why?

Q3: What’s the title“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USA”means?If you were to write a passage entitled“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USA”, what will you cover?

Q4: Look at the subtitle“Aging in the sun”and “Bright lights, big cities”, and try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does“aging” mean here?

②What does“in the sun”mean here?

③Who likes aging in the sun?Why?

④Why do they like aging in the sun?

⑤What does the subtitle“Aging in the sun” probably mean?

⑥Where are“Bright lights”?What does “bright lights”mean here?

⑦Who likes“bright lights”?Why?

⑧What does the subtitle“Bright lights, big cities”probably mean?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ght lights”and“big cities”?

课例文本的大标题就是文本话题的概括。为充分激活学生对话题的已知信息,笔者设计了Q1和Q2。通过Q1和Q2的铺垫,学生对Q3的理解更加清晰明朗,对文本内容的预测已心中有数。小标题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in the sun指Florida,Bright lights指big cities),学生在默读文本的情况下,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因此,笔者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序列问题,如①②③④和⑥⑦,为学生搭好思维支架,从而有效降低了问题难度,消除了答题焦虑,推动了学生对标题的理解和对文本的预测。同时,问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他们急切想要验证自己预测的正确性,从而为接下来的文本解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解读文本内容,梳理文本信息

任何解读都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梳理和构建,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文本的主要内容是美国人口流动的趋势以及老年人和年轻人两个群体对迁徙目的地的偏好及原因。基于此,笔者围绕文本主题词“where”和“why”展开一系列设问:

Q5: Where are people aged 60 and over in the Midwest and the Northeast heading?

Q6: Where is Florida?

Q7: Why is Florida known as the oldest place in the USA?

Q8: Where does Enda like to move to?Why?

Q9: Where does David like to move to?Why?

Q10: For what other reasons do old people move to Florida?

Q11: Why is Florida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old people?

Q12: Where are young adults moving?

Q13: Where does Angela like to move to?Why?

Q14: Where does Daniel like to move to?Why?

Q15: For what other reasons do young adults move to big cities?

Q16: Why are young people eager to go to large cities?

文本主要内容围绕“where”和“why”展开,“where”信息颇为简单,但“why”较为复杂,其信息散落在文本细节描述和例子呈现中。如果问题直接设计为:Where do older people / young adults like to move to?Why?学生回答“why”就十分困难,不利于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因此,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将文本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问题设计。首先,笔者就文本细节描述处设问Q5Q6Q7Q12,使学生初步了解老年人钟爱的Florida和年轻人向往的large cities的整体情况,为后续问题的跟进做好引入和铺垫;其次,笔者通过对例子设问Q8Q9Q13Q14,引导学生总结例子中出示的原因;然后,设问Q10Q15,学生对分散在细节描述处的原因进行查漏补缺;最后,设问Q11Q16,此两问看似与前面的问题重复,其实不然,这两问不仅是对前面原因的整合,更考查学生抽象概括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如能概括出老年人首选Florida的原因是Florida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为满足老年人移居要求所做的调整;年轻人渴望大城市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学生就真正完成了文本信息的梳理和深度解讀。

(三)解读文本留白,理解文本内涵

课例文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尾处分别以老人Edna, David和年轻人Daniel, Angela讲述他们各自偏好目的地的原因。Edna认为Florida气候温暖、宜人、舒适;David看重此地社区理解老人的需求,他还可以种花、观海、访友;Daniel想去大城市放飞自我;Angela去大城市是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文本并未交代他们后续的情况。笔者结合文本已有信息,从“留白”处提问,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迁徙地生活的好奇进行思考:

Q17: Can you imagine what Enda’s life is like in Florida compared to her counterparts in the Midwest and the Northeast?

Q18: Does David have any regret living in Florida? Why or why not?

Q19: When you are old, do you prefer aging in Florida, if you can choose to?Why or why not?

Q20: What do you think Daniel’s life in a big city is like?What’s his future plan?Why?What does his future plan indicate?

Q21: Does Angela realize her dream of an accountant in Los Angles?Why?What does Angela’s story indicate?Can anyone realize his or her dream in big cities?Why?Can your dream come true in small towns?Why or why not?

Q22: 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e city life, as a young man?Why?

学生对文本人物未知生活的好奇是推动文本解读的推进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未知的“留白”,引导学生去填补这些“留白”,在问题探究中不断加深其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为探究这些“留白”,笔者设计的问题各有侧重点,Q17Q20侧重选择带来的结果,Enda和Daniel在各自所选城市生活的质量,学生有自己的思量;Q18Q21侧重选择带来的影响,看似美好的Florida生活,远离家乡的David是否留有遗憾,值得学生深思。

通过这样的设问,教师向学生传达了一种价值取向和看待问题的视角意识。当我们做出某种选择时,必然要接受选择的结果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面对选择,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权衡好利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对自己最优的选择。同时,要适时改变视角,当受困于某一选择时,换一种立场,或许就会柳暗花明。为什么不能在家乡小镇实现梦想呢?Q19Q22推人及己,引发学生深思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对学生来说,虽然此刻并不存在,但亦是学生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驱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形成正确的选择观,更提升了思维品质,培养了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四)解读关键信息,感受作者情感

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挖掘文本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信息,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文本关键信息,做好问题设计,力图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要传递的真实情感。

课例文本中作者提到一个关键信息,小镇的Frank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孩子都离开了家乡,搬到大城市去了。针对这一信息,教师切不可无视,实际上是作者借Frank之口道出人口流动对小镇的影响,特别是给留守老人带来的孤独和无奈。这正是作者对人口流动所持的情感、态度——人口流动给小镇和乡村带来的巨大冲击。为有效解读文中信息,笔者设计如下问题:

Q23: What does Frank Smith say“Now, young people,even my own flesh and blood move away ” indicate?How does he feel when he says so?What effect does the population movement have on old people?How can we handle the effect population movement brings?

Q24: Do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live around people who are of an age?Why or why not?

Q25: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cities if people continue to move there?

Q26: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small towns if all the young people move away?

笔者通过Q23,引导学生体会Frank的真实心境,并要求学生讨论人口流动对老年人带来的影响,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考虑到问题有难度,学生思维一时难以打开,紧接着笔者追问Q24,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追问学生这个办法的可行性,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Q25Q26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流动分别对小镇和大城市的影響。至此,学生对人口流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从而真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特别注意对作者情感的解读,通过引入现实问题,利用话题优势,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感同身受,打造出拥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渗透的课堂。同时,学生只有在与作者情感的碰撞交流中,通过大量细致的分析与综合,才会使得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态度、有温度、有情感的评判者。

(五)解读现实价值,落实立德树人

解读文本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解读其现实价值,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例的文本主题是美国的人口流动,中国同样有人口流动的情况。那么其结果和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笔者设置了两个现实情境,辅之问题驱动,让学生选择讨论,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运用文本的现实价值。

Q27: Many young people go abroad to receive further education and some of them choose to stay there after graduat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What about you?

Q28: Wha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movement in China?Why?What’s the result of the movement?How can we handle the movement?What’s your plan for your movement after graduation from university?Why?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本解读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拓展其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好基础,这正是落实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路径。笔者设计的情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留学不归”拷问的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中国人口流动”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理想。在以上两个情境中,通过对学生想法的不断追问,教师成功实现了文本价值的运用。

四、问题驱动下的英语文本解读反思

本文以问题驱动来解读文本标题、内容、留白、关键信息和现实价值,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于问题驱动的文本解读就是要在整个文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和实施都要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维发展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地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为目的,最终实现理解信息、关注内涵、发展思维的整体教学目标。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激起学生已知信息,加强其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文本解读做好物质和智力的支持。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文本信息的梳理和有效构建,而信息的梳理和构建又是学生进行后续文本内涵拓展和评价的基础,是文本解读得以延续的保障。因此,教师如能在解读文本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势必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不做深度解读的文本,就如同没有思想情感、没有灵魂附着的泥塑,缺乏生命活力,文本充其量只能算是語言点和语法知识的集合。这样的阅读教学留给学生的只是些许浅层信息和许多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文本解读的意识,拓宽文本解读的路径,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不断赋予文本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管厚林.英语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探索[J].成才之路,2018(30).

[2]梁美珍,黄海丽,於晨,陈一军.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巫瑶环.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英语教师,2018(18).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朱雪.大学英语问题驱动教学的追究与述评[J].文学教育(下), 2019(7).

[6]黄秋实.以问题驱动构建有效英语教学[J].英语广场,2019(7).

[7]胡娟.“问题驱动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 2019(6).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