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主体性教学

2019-09-10张士宝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措施主体性

张士宝

【摘    要】素质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素质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落实就要实现学生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可见,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结构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实施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首先且最基础的是要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主体性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94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知识、转换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教学太过于关注知识传授的做法。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的教学是要教学生“会学习,会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让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以及专业性特点,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特别的抽象、空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学生真正掌握、理解这些内容,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入大量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常识教学案例,通过这些实际案例来向学生讲解关于经济学的原理与知识要点。例如小组“词语接龙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直接感知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同时还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较符合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

在现代学习模式中,自主学习方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才能够真正将知识理解、内化。我们要相信教师的“教”是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学”。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够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合理安排自己预习、复习时间,准确掌握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例如: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情绪调节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回忆一下自己心情不好时是怎么度过的,想想自己在调节不良心情时是否用到课本上其中一种方法呢?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这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三、科学引导,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下,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学生们接受的是“灌输式”的知识学习,一直以来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们对老师依赖性强、惰性心理严重,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却相当薄弱。所以为了将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冲破传统教学的樊篱,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重视其自学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锻炼、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引導学生使其学会从阅读内容中提取关键信息。对于思想品德这门课,学生们如果要自学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得具备准确、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此以来,学生们才能短时间内更好、更多的掌握所学内内容。学生自主学习不仅需要看大量的学习内容,最为重要的是理解与掌握。假如学生自己阅读了很多遍,可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与掌握,这样他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

2.引导学生善于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发问。学生在自学的过程必然会遇见种种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表扬、肯定学生的这种勇于发问,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在根据其具体问题进行解答或者让学生们共同进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需要注意不能忽视学生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否则,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与挫败。

3.引导学生学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具有其特殊的学科特点,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时也会遇到这种需要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作为本学科的老师,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去锻炼提高此项能力。

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正是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不够相信学生的能力,老是担心学生不理解,学不会。尤其是讲解重难点时,学生更是说的少,更谈不上展开自学了,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自己却又讲的太多。由于长期接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但得不到发挥甚至被扼杀。对于这种情形,我的态度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将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我乐学”。

1.让学生学会“看”书。依据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中考改革的趋势,学生学会“看”书是当务之急。一定不能忽视课本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们只有看懂看透了课本,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将那些空洞乏味的说教变成切身的阅读体验。阅读时,学生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在头脑中构建知识框架。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以及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学会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与指导者,教师需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不断地走向真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在考试时,不少学生面对题目和材料束手无策,从这可以看出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缺乏相关方面的练习。在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时,学生需学会提问,会问为什么。不仅是教材上的材料,还是报刊上的时事,都是学生提问的良好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得以落实。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各多方面(如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着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秀聪.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J].吉林教育,2009(26).

[2]徐孔彬.思想品德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四心”[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3]张建林.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几点看法[J].甘肃教育,2011(17).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措施主体性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