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与策略探析

2019-09-10王华平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意图形空间

王华平

【摘    要】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确定这一部分内容的总体教学策略,即问题情境是教学切入点;学生经验是教学的基础;实践操作是重要形式;实际应用是良好的土壤。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的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在空间与图形学习上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  图形  创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81

小学数学新教材对几何部分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将原来编排的“几何初步知识”改成“空间与图形”,由过去只重简单的几何知识的传授和偏重于计算的格局变为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这并不是简单的名称的改变,而是对它的目标、原则与方法等都进行了很大调整。这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产生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一、空间与图形教学现状与问题

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个突出特点是逐步渗透,螺旋上升,很多教师对空间与图形的三个学段目标、各册知识的分布了解不够透彻,没有顾及各册教材中图形与几何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不适度”,以致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首先,教师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具、学具使用上欠缺。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只是让个别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局限性。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创意,教学形式比较枯燥,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存在欠缺和局限性。三是空间与图形内容在教材上展示的都是静态平面图,而实际上大多数的知识则是动态立体图,一些立体图形呈现不出来,一些动态过程的课件做不出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学生在空间与图形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差,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只是死记硬背了公式,稍变换题目就不会运用;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即使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了操作,但没有将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从而难以形成空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创意

为了落实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创意和教学策略目标,要明确相关的概念,加强对教材的创意理解。首先,要明确教学创意和教学策略两个概念。教学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就是准备实施教学的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划。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其次,对教材的创意理解主要有下面两条线索。一是图形的空间关系研究线索:现实空间和几何空间之间的关系;体与体、面与面、线与线之间的关系;体与面、面与线、体与线之间的关系。二是数量关系研究线索:用一维长度研究图形中的线段的长短、图形之间的距离;用二维面积来把握图形的大小;用三维体积来研究图形占据空间的多少。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创意主要体现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上。

(一)指导学生注重观察和积累表象

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空间,教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注重观察和积累表象。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一些实物和有趣的现象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几何形体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积累表象。

(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体验和感悟

为了使学生形成空间表象,教学时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体验和感悟,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形成空间表象。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模型、实物或教具等),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叠一叠、画一画、拼一拼等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图形的特征,形成感性认识。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强化空间观念,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进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和空间观念。

三、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一)图形与变换教学的策略

小学阶段图形与变换的教学目标是: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学生能“能识别”、“会画图”。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各个学段的不同要求,准确把握各个学段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1.从数学知识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便于操作的教学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并把它们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应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借助具体的生活现象来唤醒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使这些现象成为学生学习图形变换的感性认识。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學生初步观察与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后,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的实例,抽象并概括出平移、旋转、对称的特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而且有助于学生去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从中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图形与位置教学的策略

教师要明确图形与位置教学的两条基本线索。一个线索是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一些物体的位置,逐步发展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另一个线索是学习用方位词或方向词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或方向,然后结合比例尺来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现以“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图形与位置教学的策略。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判定并准确找到物体或图形位置的教学策略。在一年级教学“位置与方向”,对于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教师创编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然后结合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让他们面对东,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总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在空间与图形学习上的效率。

猜你喜欢

创意图形空间
创享空间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