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微课”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2019-09-10邹东建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互联网微课

邹东建

【摘    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优势。在这样的高效教学模式下,微课应运而生,成为了多数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当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能够较为集中注意力,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进行反复的探究和学习,强化师生互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互联网+  微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77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内容浓缩成精华,促使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学习,深入把握重点难点。这种新盈灵活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死板单一”的形象,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时间,突破了课室空间的局限。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线上也能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举例,推动了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在初中物理的知识概念教学中,要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因此,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对微课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有意识地将较难理解的知识概念制作成微课,促使学生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攻破难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主动思考,让学习效果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教师在教学《熔化和凝固》一课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带领学生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在实验和探究中总结规律,把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并且能够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还需要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往往能够在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过程中直观的感知到状态变化的条件,但是重难点在于,有的学生无法很好的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这时候,教师便可以精心设计微课教学,针对这一重难点开展具体教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将所学概念进行整合,发挥物理思维,构建概念知识体系。并且针对这一框架来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从而实现对概念区别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微课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物理概念学习思维,夯实基础,为物理能力的提高做下铺垫。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来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跟随着思维发展的脚步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积极设计实验演示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下,初中物理教师逐步转变教学概念,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实现思维和能力上的提升。由于物理是一门概念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教师不能只重视对学生开展概念教学,而是应当锻炼学生“用概念推动实验,在实验中总结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基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突出实验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饰演的乐趣,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一些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更好的运用在实践操作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应当从实验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它的物理意义,透过力和运动的关系去深化对惯性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来设计微课,进而开展这一课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以此来唤醒学生的熟悉感,增强他们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随后,教师可以在微课上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伽利略实验的思维过程,通过给学生演示理想斜面实验,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感受到实验过程中思维的变化规律,从而在自主归纳中得出正确的实验推理结论。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都有着积极意义。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来进行实验演示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突破了教学条件的局限,给以学生更多新鲜有趣的实验学习体验。

三、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下,初中物理教师将微课应用在教学中,主要目的在于创新教学模式,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转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整体积极性,从而锻炼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物理学习习惯。这对于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莫大的帮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保持初衷,在设计微课的时候着重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对互联网资源的引入,促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新鲜有趣的物理知识,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物理拓展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时,可以通过设计微课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探究实验,从而了解防止噪声的有效途径,把握控制噪声的思路。首先,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微课中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将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指导探究实验,让学生利用棉花、耳塞、泡沫塑料垫等实验工具来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跟随着微课的进度一步一步深入探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归纳和分析出防止噪声的途径。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上拓展有关环保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层面。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好微课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从而达到锻炼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对微课的应用教学,在课堂教学之余充分将微课的优势体现出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实现物理能力的提高和物理思维的锻炼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晓龙.基于“互联网+”的初中物理微課的设计原则[J].中学物理·初中.2017.

[2]俞才梅.微课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9.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互联网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