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2019-09-10汪学芬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方法探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汪学芬

【摘    要】初中化学知识驳杂散乱,基础性强,对学生的基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化学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具备化学计算能力和思维方式,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建立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务必好好开展有效教学,创新有效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基础教学,组织有效的实验教学,整体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31

初中化学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九年级学生接触化学学习开始,对于其大量又陌生的学习内容,是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的。但是,初中化学作为高中化学前奏,一定要打牢基础性教学,学生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快速入门的有效平台,开展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有效教学并不是单纯关注教学效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展开方式,师生互动,知识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等。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模式展开初步探究,希望能够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有所裨益。

首先,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1]。这是由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决定的,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初中化学要增强教学有效性,务必建立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了兴趣,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是有效教学的良好教学背景。而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比较多,例如,畏难心理、学科恐慌心理、思维方式转变困难而导致兴趣低落、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習方式等。而我认为,化学教师无需样样兼顾,化学的知识难度和学生固有的学习兴趣爱好难以一时改变,但是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形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学生的接受十分被动,对知识更加产生畏惧心理。

第一,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做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和参与者,发挥引导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化学学习自信心,逐步形成学习乐趣。例如,在学习四种化学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脱离教材,挑战自己,为学生讲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之间的不同,并列举典型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对知识进行重组建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区分不同反应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弄清易混点,抓住知识难点,增强学习有效性。

第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参与,接触具体的化学实物,增强课堂学习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溶液的时候,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溶液的理论定义,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的、稳定的性质。又包括溶剂和溶质。而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液体的溶质与溶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将溶质溶剂按照一定的量进行混合溶解。学生真切感受化学物质的变化,如果此时教师让学生计算溶液中某一种物质的质量,他们的积极性会很强,这就是兴趣起到的良好效果。

第三,读写并重的化学课堂开展形式,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知识的感知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单质化学式的时候,金属单质钾、铜、银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边读边写,既养成规范的学习习惯,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加深对化学式的记忆。同时,变化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建立。

其次,有效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开展基础教学,三维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重难点的解析是基础目标,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日益精进。

第一,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学习常见气体性质的时候,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与氢气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迥异。教师要先分别介绍氧气和氢气的特点,前者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稍微大一些;后者难溶于水,也是无色无味,但是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继而,在学习两者的可燃性实验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就会容易理解得多,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基础知识,培养独立的化学思考能力。学生的归纳概括夯实基础的必要环节。缺少自主的归纳总结,知识永远是外在于学生的,真正需要调动知识解决对应化学问题的时候,由于缺少独立的思考,常常出现知识的提取障碍或应用困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计算、背诵、检查、举办小组挑战赛,给学生提供条件和空间,对基础知识进行自学总结,掌握的效果要好得多。

最后,有效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组织开展新型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是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落实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组成。实验教学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思路。新课改背景下实验教学要求创新教学形式,展开新型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难度系数又不是很大的实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又不会产生挫败感,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设计、操作、总结、反馈,学生能够形成稳定的实验动手能力,顺利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例如,在学习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相应的实验物质,先从理论上进行验证,之后全面考虑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训练自主实验意识。基本上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该实验,但是实验过程中对酸性氧化物性质特点的把握,实验物品的取放等,都是对学生的考验。新型的实验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经过独立实验操作,提高实际实验组织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注重基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讲求教学策略方法,旨在为学生今后的全方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忠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

[2]张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方法探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