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

2019-09-10洪平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洪平

【摘    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侧重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对事物的思考判断等,属于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能力层级要求的第五等级。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一种新型作文题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考查更加明确。尤其侧重学生的时代视野、社会关注意识、时事评论能力等。鉴于此,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思辨能力、训练说理角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30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教学模块,也始终是教学难点。作文写作重在要求学生具备熟练表达的能力,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对生活的体验,对事件的价值判断,都会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流露出来。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观察、判断、表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会写议论文,但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总是混淆概念,导致一开始就没把握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殊性,无法准确理解作文要求,写出的文章紊乱缺少章法,难以表现出思想的高度。

此外,学生在封闭的校园内,对外界新鲜事物信息接触过少,长时间学习文化课,忽略对社会时事判断,较少获得思维辨析能力的训练,遇事不会说理,提不出属于自己的鲜明观点,总是人云亦云,缺少思维独创性,导致作文内容贫乏单一,不具备思想的深刻性,无法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词句表达难以达到较高等级,更别说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了。鉴于以上任务驱动型作文面临的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对该类型作文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教育界同仁参考。

首先,学生要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明确的概念认知。任务驱动,相比较之前的材料作文,其特殊之處在于,作文要求学生对某件事发表看法,必须是基于对这件事的评论,而不能完全忽略材料中给的事件限定,就事论事,就事说理,不能顾此失彼,顾左右而言他,导致一篇文章不符合题意要求。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大的前提,教师必须先给学生讲清楚,接着展示几篇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比较该类型作文与之前材料作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抓住主要的特殊性,接下来的教学就顺利许多。

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过少这个问题。学生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公民,是一个拥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普通人,自然也需要具备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具有的素质,即对社会时事的关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社会现实投去关注的目光,用心捕捉社会细节,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高中语文需要教给学生课本以外的东西,也是作文写作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呢?

第一,教师要将社会现实作为备课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穿插这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为学生讲述社会上发生新的最新事件,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每周为学生选取优秀的人民日报或其他权威报刊的优秀时评文章,进行刊印之后,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每周让学生了解最新评论情况,至少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特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及时的了解,又能够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时评写作素养。第二,关注社会现实,需要学校对该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一个有高格局的学生,一位有开阔胸襟的学子,其各方面的素养都会随之提升。学校可以利用每天课间操和吃饭时间,为学生播放当日时事新闻,耳闻天下事,让学生能够随时掌握最新的讯息,不光能养成学生看新闻的良好习惯,还能为其每日的在校学习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了解,最终要能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才算是完成对现实的剖析。这就需要教师组织以最新社会现实问题为主题的讨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效利用交流互动过程中的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相互激发,调动对现实的关注欲望,激发探究现实的内心冲动,把对现实的关注落实到位,真正有所思,有所得。

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需要格外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就是思考、辨析,也就是对题目、材料、事件、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归纳,联系现实阐述自己的意见,这是完成作文任务的重要条件。但是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基本的审题立意方面还存在较大阻碍,这是学生思辨能力过于弱化的表现。提升思辨能力,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一则,进行专项审题立意训练,提高审题的准确度。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作文要求,更缺乏对事件的深刻辨析经验。因此,建议每周做2至3次的辨析训练,对各种类型的作文要求进行练习,多练多总结,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的审题意识,不能照搬。遇到新问题,能够具有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套作。二则,思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再审视、多次修改。作文写完不是定稿,一篇优秀的文章是处于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借助于二次修改,甚至多次修改,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文章,找到其中的弱点,加以修缮补充。这实际上也是自我评价分析、自我改进辨别的过程,具有自我批判意识,有效带动其思辨意识的发展。这样一来,学生今后在落笔写作之前,就会审视自己的作文立意构思,思考是否存在不妥之处,提高作文写作素养。

最后,对学生进行说理角度的专项训练。议论文说理角度是很多的,并且不是封闭的,而是不断拓展的开放性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新,不断丰富说理角度,使文章灵活新颖。例如,我们常见的说理角度就是解释概念,即是什么;阐明原因,即为什么;提出措施,即怎么做;对比分析,即找出反面素材事例进行驳论;意义深挖,对事件的深层价值进行讨论,一般更能彰显思想的深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会对某一种说理角度尤为擅长,写得极为出彩。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展示给同学们,鼓励学生的写作,增强对说理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说理角度,丰富作文论证方法,使其更加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从社会现实出发,注重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说理角度,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思考水平,对事件敢于、能够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开启作文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郭家海.高中写作教学:构建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表达升级体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08).

[2]陈时曙.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作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高高三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浅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