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019-09-10顾梅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美术素质教育

顾梅

【摘    要】美术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陶冶学生情操,进行美学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我想从学科素养构建的角度探讨初中美术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发挥美术的学科价值。

【关键词】初中美术  学科素养  素质教育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10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方面都和普通考试类学科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一方面,从应试角度来看,语数外等考试型学科是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考纲展开,内容的拓展具有针对性和范围性;而对于美术来说,其作为音体美等艺术型学科的组成部分,在绝大多数普通学校的考试中都不做具体的成绩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知识约束较小,教师教学的范围边界性模糊,也就更能够给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应试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为基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科思维的塑造;而美术学科教学则以审美教育为主,重点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理,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构建学生的审美能力,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主。所以相对于知识类学科教学来说,美术在完善人、提升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利用美术的这一特性,做好学科教学呢?

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各学科教学的中心要求。对于初中美术来说,其基础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美术作品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所以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较为宽泛,基本针对培养学生基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中心。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说,在众多应试学科中以美术为代表的艺术类学科,基本起着调剂学生学习节奏,放松学生身心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秉承着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应试型学科呈现教学配合状态,充分发挥美术美育的学科优势,带给学生心灵上的愉悦和放松,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境界上的提升,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学习挑战。那么本文中我就结合新时期的美术教学现状,结合新的教学模式谈谈如何做好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一、构建人文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用作品反映人文与历史,体现出时代的特性,更蕴含有民族性。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将美术和时代、地域甚至是民俗风情联系在一起,探究作者创作背后所制成的人文环境,从作者的生活阅历中感受美术的人文之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人文情景,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包含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历史与民族的精神。例如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通过作品去探究创作背后的故事,回溯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历史,了解当时时代的特性,进而结合作者的生平阅历,了解美术作品中、色彩、元素所蕴含的人文信息、饱满情感,从而构建起作者和学生之间精神共鸣的桥梁,用作者优秀精神陶冶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生活各方面的热爱,构建学生儒雅的精神世界。

其次,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寻古”情景的设置,如带领学生针对“石雕”进行探究,寻找不同风格的石雕作品,展示不同石雕体裁所呈现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带领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民族,唤醒学生的归属感。尤其是在学习我国作家的美术作品,或者和中华民族相关美术作品时,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去了解时代背景和创作故事,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主动了解每一幅画作的寓意,并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感受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传承,从而塑造学生对于历史的认同感,对于民族的归属感,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作品的珍贵性,树立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二、实现教学拓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术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术作品,都是在精挑细选的基础上培养,照着既定的审美目标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符合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能力构建需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要以教材呈现作品为基础,进行不定向的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课本教材中给出的图片。本身初中阶段美术课就是以欣赏课为主导,所以在美术课上,我们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素养,规划好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将图片进行分门别类,可以按照时代划分、主题划分等,还可以按照作品的绘画手法划分,通过内容与技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画作的特点,在对比中培养学生对于抽象、具象、意象等不同类型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在不同画作的鉴赏中完成学生个性和人格的陶冶。其次,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用局限于教材内容,反而是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从而兼顾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潜力的挖掘。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具象化情有独钟,很少会喜欢欣赏抽象的画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投其所好”,利用油画、漫画等作品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在这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需要培养其专业的审美思维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对于作品内容,如色彩、主题等方面最基本的审美能力。首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美术课堂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需要的是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所以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审美个性化,通过作品探究,让学生主动发表感想,交流想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审美思维和层次,还能循序渐进的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从审美到基础的美学创造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一部分。通过课外实践,如欣赏古建建筑,观看不同风格的画展等,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在多看、多思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审美意识和能力。

总之,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学科素养,我们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能力和需求出发,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际打磨出适合初中生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对应审美技能的同时,构建起基础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振农.浅谈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育艺术,2017(9):11-11.

[2]胡惠中.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學生的素养[J].学子(理论版),2013(3):52-52.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初中美术素质教育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