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一扇窗

2019-09-10刘慧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高中语文

刘慧

【摘    要】面对高考各科学习的压力和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笔者利用语文课堂开辟出“课前三分钟”,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引起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日积月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前三分钟  实践条件  收获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79

今年高考一落下帷幕,“得語文者得天下”、“语文成为拉分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让我想起许多学生爱问的一个问题:“语文学习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语文成绩?”每当此时,我只能有些遗憾地答:学语文最好的方法是积累,语文学习的捷径就是坚持不懈地日积月累。

但现下我们这类城镇高中的学生为了高考,学得太苦太累功利心太强,每天在题海中“遨游”都嫌时间不够,积累都很难保证,更不要说坚持不懈了。然而语文学科很特殊,没有积累习惯,自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看不到效果就会导致学习兴趣和热情低下,兴趣和热情的低下又使积累被遗忘,这恶性循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绩“得过且过”。而这既不利于高考“过五关斩六将”“挤过独木桥”,更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怎样才能稍稍改变一下现状,让积累能较轻松的完成呢?不能企图学生利用自习或者休息时间自己积累,因此我尝试着把每次语文课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分三分钟时间给学生“分享”积累,叫它“课前三分钟”,希望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一扇窗,让短短的三分钟在长期的坚持中凝聚出提高语文素养和成绩的力量。这种尝试性的实践给了我们师生许多收获,也带给我许多思考。

一、高中语文课堂的“课前三分钟”是有实践条件的

第一,“课前三分钟”以三年为整体,有计划和序列地开展活动。语文似乎就是“博大精深”的另一个说法,需要积累的东西又多又杂,没有序列会难以“下手”,同时,高中三年的这“三分钟”有限而宝贵,应为学生要面对的高考做准备。所以,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情况从高一至高三整体来规划序列非常必要。高一,学生初入高中,有许多不适应处,且与老师同学陌生而羞于表达,所以高一“课前三分钟”主题依次为:朗诵一篇美文、分享一句喜欢的名句或哲言、分享一本好书、评述一件看到或听到的事。高二,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锻炼和磨合,知识更丰富、认知更成熟,基本能积极分享,但分享时的“台风”和表达的逻辑还需训练,因此高二“课前三分钟”主题依次为:介绍一位自己崇敬的优秀人物(文学、科技、艺术、体育均可)、推荐鉴赏一首优秀古诗、点评当前一时事。高三,“课前三分钟”分享的主题努力做到既贴近高考,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的主人公意识,因此高三“课前三分钟”在“评论新闻时事(新闻时评)”、“推荐作文题目或优秀作文”、“我来讲高考考点”三个大主题间交替。

第二,“课前三分钟”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分享。分享积累的方式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达到的效果,所以实施时,先教师示范再让全班同学以学号为顺序一轮接一轮参与分享。每一轮的每一次分享又由课前准备、课上分享、分享后点评等环节组成。首先,每一轮开始前教师给出本轮分享主题,学生按照自己的顺序根据主题要求用找、写、背等方式提前准备好分享材料,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的阶段。然后,课上分享的那名学生上课后主动站到台上分享自己的材料,其他同学做笔记,分享后请同学点评,老师作补充点评。最后,整理大家一致认可的分享材料并印发给全班同学。

二、高中语文课堂的“课前三分钟”实践有收获,亦带来更多思考

第一,它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让积累渐成习惯。因为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分享自己的积累,因此他们会有意识地在自己分享之前专注地听、看、学别人的分享,这就促进了全体学生的自觉积累,而自己要分享就得自己先有积累,这就又促进了学生主动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自己要做分享者,就不得不丢掉依赖思想,变以前的被动接收为主动地学习、挑选、积累,让分享真正达到促进积累的目的。

第二,它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积累兴趣。每一个分享者认真准备之后的上台分享都有可称道的地方,而当他的分享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自然会生出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力,而这正是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继续强化积累的动力。并且,相较于教师引导的学习积累而言,同龄人的分享更易于刺激听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激活课堂学习的好氛围,提升积累的效果。

第三,它常给当堂语文课开一个好头,因为它会提醒学生一堂语文课即将开始,把注意力和思维转到语文学习上来,又常为当堂课营造出属于语文的愉悦轻松的氛围。如采用说唱方式讲古诗、采用猜谜方式推荐优秀人物,采用抢答方式分享考点认识……这些别出心裁的方式往往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倍增。

另外,它契合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我们期望教育出的学生不仅能在高考中出类拔萃,也应是能担当起祖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课前三分钟”要求分享者有读、讲、听、记、积累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它给了一个让学生更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舞台,参与的学生许多都有变化:经过几轮分享,胆小声音小的能大方站到台上大声表达,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开始愿意参加讨论,不喜欢阅读的开始爱上阅读……学生的视野开始拓宽,不仅关注自我,亦关注生活、时事、社会,思维也更活跃。

当然,在实践中亦有困惑和思考。如活动的理论性尚不足;活动的典型案例和材料整理的系统性尚不足;对积累的检测设置不足,效果较难评价;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中,能不能加入合作探究的方式等问题还等待着研究。

教与学都是在尝试和实践中前行的,高中语文课堂“课前三分钟”尝试着给学生的日积月累打开一扇窗,相信在不断地实践中,窗口会有更多阳光照进来!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课前三分钟”德育渗透设计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